9月28日,“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進行飛行表演。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華社深圳10月3日電(記者 王豐)可不降落多次往返滅火的“鯤龍”AG600,搭建空中移動基站的“翼龍”-2H,集森林火情監測、消防滅火、緊急運輸和指揮通信等功能為一體的“新舟”600……
正在珠海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譜系齊全、功能豐富、應用場景多樣的各類航空應急救援裝備集體亮相,展示了中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果。
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備受矚目。9月28日,隨着飛翔在空中的AG600底部艙門打開,9噸水傾瀉而下,精準覆蓋投水目標區域,投水後飛機狀態良好,成功完成本次航展的飛行投水功能演示首秀。
據介紹,截至9月15日,AG600的滅火任務系統已完成地面系統原理驗證、地面注水投水、水面汲水投水、次高原投水試飛四個階段具體試驗,此次航展投水功能演示,為後續滅火任務系統及飛機使用模式和飛行程序制定提供數據參考和實踐依據。
實踐證明,在面向空、地、海全域救援和防災減災的任務需求,航空技術在指揮組網、搜索識別、救援裝備與人員防護、應急通訊、航空救援訓練評估及特種裝備等領域大顯身手,可提供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
“米河鎮的鄉親們,因暴雨致通信中斷,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抵達你鎮上空。”今年7月21日晚,長時間通訊中斷的河南省鞏義市米河鎮居民收到了一條特殊信息。
今年7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河南大地陷入洪水的沼澤,包括米河鎮在內的多地斷水、斷電、斷網。
災情發生後,“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應急響應機制迅速啓動,無人機搭載中國移動無線通信基站,跨區域長途飛行4.5小時,提供約50平方千米範圍長時穩定的連續移動信號覆蓋,打通了應急通信保障的生命線。
在此次航展上,除了可搭建空中移動基站的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系統,“翼龍”系列還展示了可人工影響天氣的氣象型無人機系統、近海救援型無人機系統等中國應急救災保障的新生力量。
這是航展上展示的翼龍-2無人機(9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而航空應急救援憑藉其響應快、效率高等優勢,為應急救援實施提供了更高層次的響應平台,應用前景極其廣闊。預計到2025年,中國航空應急救援領域整機市場有望達到300億元產業規模。
成立於1983年的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曾參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2020年新冠疫情運輸等重要救援任務。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已將應急救援列為公司“十四五”期間五大重點業務之一,並已與國家相關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助力打造航空應急救援國家隊,未來市場份額可觀。
專家表示,中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着體系不完備、裝備不充足、產業發展緩慢等問題。
專家建議,當前,中國建立健全國家主導、統籌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加強航空應急救援戰略力量正當其時,未來應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技術裝備升級、基礎設施配套、制度機制建設、法規標準完善等方面,加大國際一流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