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説大運河——先説説北運河、南運河、衞運河

歷史上,有先後兩條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元明清大運河。

前者,中間重點是東都洛陽;後者,則是直線,直接從北京到杭州。

元明清大運河,源於建立了元大都,元修建之,明清沿襲之。

全長1776公里,包括七大段: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裏運河、江南運河,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後來,另開挖浙東運河,算是大運河的支流,自杭州通往寧波港。

著名的天津“三岔河口”,就是北運河、南運河,彙集為海河的河口,海河奔流入海。今天的三岔河口的位置與歷史上的有所不同,以前的三岔河口在現在的獅子林橋附近,是天津早期最早的村子,後來才漸漸演變為現在的天津市。

1918年後,形成現在的三岔河口,位於金鋼橋一帶。

以1918年以後的形勢而論,先是大清河,匯入子牙河;然後,北運河,匯入子牙河;再然後,南運河,匯入子牙河,形成海河。

現在所説的三岔河口,即南運河匯於子牙河的河口,形成海河。海河全長,自三岔河口,至大海,長七十餘公里。

通惠河,自京城東流,在通縣匯於北運河,北運河在天津匯於海河;南運河也在天津匯於海河。

話説大運河——先説説北運河、南運河、衞運河

南運河,以山東臨清為南起點,向東北方向流去,以天津市海河三岔河口為北終點,與北運河相接。全長436公里。

元明清三朝,南運河是國家的交通命脈,每年都有上千萬石的漕糧,經南運河運至北京,供都城君臣軍民食用。此外,還有大量瓷器、鹽、煤等貨物,靠運河水路運輸。漕運的繁忙和南北物資的融匯,給沿河德州、滄州、吳橋、泊頭、天津等城市,帶來了兩岸經濟的繁榮,更有了大小不等的碼頭、擺渡。

五十年代,南運河被改造,水勢大減,1978年,南運河徹底斷航。

至於衞運河,為山東、河北界河,它本身不是大運河的一段,算是大運河的支流吧。

河北的漳河、衞河,于山東館陶匯合,形成衞運河,向東北方向流到臨清一帶,之後則是南運河了。

中國古代,分為兩大時期:建都關中的周秦漢唐時期,北方水系發達,發達的水系就是當時的高速公路網;建都北京的遼金元明清時期,北方水系已經大不如前,因此,需要運河漕運,運河水系就是當時的鐵路網。

而當清末民初,鐵路興起之後,取代了大運河,因此,大運河漸漸衰落。衞運河,於七十年代斷航。

河北省,山西省,皆為京津的外圍省,因為,山水相連,不少河流,皆發源于山西高原,流到河北平原,再東流京津入海。

海河水系,是河北省的首要水系,北運河、南運河、衞運河,皆屬於海河水系。

衞運河是大運河的支流,就大運河本身而言,南運河以南,也就是山東自臨清以南,則為魯運河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8 字。

轉載請註明: 話説大運河——先説説北運河、南運河、衞運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