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部】;
圖片來自網絡
去年超過180個國家投贊成票支持《巴塞爾公約》的一項修正案,要求所有國家在出口塑料垃圾時須獲得進口國家政府同意。據《紐約時報》14日稱,這項針對較富裕國家向較貧窮國家出口塑料垃圾實施的嚴格限制,曾經被視為應對塑料污染的重大勝利,但從今年初公約修正案生效以來,1月份的最新貿易數據顯示,美國向較貧窮國家出口廢塑料的情況幾乎沒有變化,廢塑料出口總量還有所上升。
環保組織稱,這表明美國出口商無視了新規定。報道指出,美國出口商似乎依賴着對新規定的一種不同尋常的解釋:儘管現在大多數國家認為,接收除了最純淨形式的塑料廢料外,所有形式的塑料垃圾出口都是非法的,但沒有什麼能阻止美國出口這些垃圾。主要原因是:美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並不是《巴塞爾公約》的締約國的國家之一。
廢品行業表示,美國的許多出口產品很可能符合新規定,1月份的增長反映了全球對塑料的需求不斷增長,以便回收利用,並將其用作新產品。然而報道稱,最近的歷史表明,從美國出口的大量塑料垃圾並沒有得到回收利用,而是最終成為了廢物。
圖片來自網絡
報道稱,儘管許多美國社區盡職盡責地為回收利用而收集塑料,但大部分垃圾都被送到了海外,最終經常被送入垃圾填埋場,或扔進河流、溪流和海洋。
《紐約時報》提到,中國曾經接受大部分塑料廢料,但在2018年禁止了幾乎所有的塑料廢料進口,並宣佈中國不想再成為“世界垃圾場”。從那以後,美國公司開始尋求將廢塑料運往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去年,一個代表全球最大石油化工生產商的行業組織遊説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要求肯尼亞繼續進口外國塑料垃圾。肯尼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但是,由於《巴塞爾公約》禁止締約國與尚未批准該公約的國家進行廢物貿易,新條例現在有效地禁止了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大多數種類的塑料廢物的貿易。
目前美國公司似乎選擇繼續以更快的速度將廢品裝上船運往國外。1月份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廢塑料出口從去年1月份的4500萬噸小幅上升至4800萬噸。對貧窮國家的出口與一年前相比幾乎沒有變化,總計2500萬噸。
2020年2月,印度尼西亞的一處垃圾填埋場,拾荒者在尋找可回收塑料和其他有價值的物品(圖源:外媒)
報道指出,非法塑料垃圾一旦通過船隻運輸到達,就很難被拒絕。有人擔心,讓美國塑料廢料出口商收回這些非法貨物很困難,這意味着,這些貨物可能會溜過世界各地的海關,或再次被運到另一個目的地。
《紐約時報》稱,除非美國批准《巴塞爾公約》,將塑料垃圾運往海外的美國貿易商才可能會被起訴。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阻止塑料垃圾出口的權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