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一個太老實的孩子,是什麼體驗?
以前我以為這是福氣,可現在慢慢明白,純屬受氣。
為什麼我勸大家“別把孩子養得太老實”昨天小寶放學後,我帶着他去小區外面做核酸,中途突然被一位中年男性插隊,小寶有些怯懦地對着我説:“媽媽,這位叔叔插隊了……”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我為了鍛鍊小朋友的膽量,讓他自己去跟那位叔叔商量,結果兒子左右打量,最終還是不敢開口。
其實,這個結局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兒子從小就不像姐姐之之那樣,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好幾次他被別的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中有氣,也不敢説出來。
我和老公想盡辦法地讓他去嘗試“打開”自己,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從小奶奶帶的多,老人家總是教他要聽話懂事,結果反倒把他養得太老實。
看過兒子的日常表現,讓我悟出來一個道路:當一個太過老實的人,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太過老實的孩子,出了社會容易吃虧過去,我們總以為孩子老實是好事,這個詞語也常常跟聽話、懂事、善良、能吃苦等美好的品質”掛鈎“。
但放在如今的社會,你似乎會明顯的感覺到,太老實出社會以後往往就容易變成“窩囊”、“受氣包”,難有出息不説,出了社會還容易吃“三種虧”。
1、吃“委屈自己”的虧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所做過一組實驗,發現了所謂孩子“懂事”的背後,不過是他們恐懼情緒下的被迫選擇。
外人總是以為他們就是天生的性格温順,不爭不搶,是滿級佛系選手。所以,可以被“隨意的對待”。
很早之前看過一部台劇,裏面的女主是個“便利貼女孩”,可以被全公司的人隨意使喚,即使有些事情她不想做,可對方稍微説一點點好話,她就不懂得如何拒絕,只能委屈自己,完成原本不屬於她的工作。
從她的身影中,我似乎看到了很多“老實”孩子未來走向社會,進入職場的樣子。
為什麼明明可以直接拒絕的事情,對於老實的孩子來講如此困難呢?通過和小寶的相處交流,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A:因為他們內心相對膽小脆弱。所以不敢反抗別人的命令,也正是如此,導致他們往往成為了別人“欺負”的對象。
B:因為他們多是“低自尊人格”。對自我的認知較低,總覺得自己不配、自己沒有能力、自己不值得,所以從不敢主動爭取,只是默默選擇承受委屈。以至於他們越來越容易失去自我,而且還經常被別人忽視。
以上種種特性,導致他們活得比誰都累,日子過得比誰都委屈,可是又不敢輕易反抗,導致自己活得像一座孤島。
2、吃“任人欺負”的虧
上面也提到過,太過老實的小孩往往性格攻擊力弱,再加上他們又比較隱忍,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勇敢地説“NO”!
以至於大家都習慣了你的“懂事”,覺得你可以隨便欺負,反正又不會反抗。即使你有一天突然拒絕,對方還會認為你在無理取鬧,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評判你。
如此惡性循環下來,孩子的社交可能受到影響,性格可能變得更加自卑內斂。
3、吃“不被領導賞識”的虧
太過老實的小孩,往往容易走向平庸,以後進入職場後可能難被領導看到,更不談得到領導賞識了。
主要原因有:
A:性格老實的小孩往往不擅長“邀功”,通常是做得多、説得少,如果碰上一個好老闆,懂得發掘你的潛力,看到你的優點,固然是好事。
可實際上很多公司的老闆沒太多時間去“發現”你,一般會説話的人更容易被看見。
B:這類孩子往往容易出現”從眾心理“,不願意出風頭,牴觸做”出頭鳥“,所以經常淹沒在人羣中,沒有太多的個人特色,更難在公司一鳴驚人。
最後一點就是孩子們潛意識中有風險規避意識,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敢冒險,這樣也會錯失掉很多機會。
父母應該怎麼做?如今這個社會,需要有主見、有冒險精神、有進取心的人才,老實的小孩往往不太吃香,還容易吃悶虧,所以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避免你家孩子以後太老實。
1、不要多“專制型”父母,多給孩子做選擇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提到過:父母的職責就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去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我們要從小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多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和權力,他們才能慢慢活出主見,在選擇中學會生活。
如果孩子從小被束縛、被限制,他們往往就會習慣性聽別人的意見,難以活出自我。
2、要給孩子説“不“的權利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和靈魂,即使我們生為父母,也不能代替他們思考。
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説“不”,允許孩子拒絕,只有從小就鍛煉出這種能力了,他們未來才不容易變成人見人捏的“軟柿子”。
3、讓孩子堅持自己的原則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叫《烏合之眾》,作者勒龐提到,人一旦身處羣體中,就會互相影響,部分人會因為盲從他人,而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為。
而本身性格比較老實的小孩就容易出現”盲從心態“,所以父母要從小讓孩子學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即使是好朋友觸犯到自己的底線,你也要堅守內心,不能跟着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