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微博上關於“爸媽如何向你道歉”的話題,引起了千萬網友的共鳴和討論。我們經常教育孩子,犯錯就要改正,做錯事要道歉。然而卻鮮有父母在孩子面前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認真給孩子道歉的父母更是少數。看到評論裏各種犀利吐槽後,廣大網友們紛紛表示太真實了,字字扎心!
“道歉?我爸媽這輩子不可能做錯事。”
“媽媽是不會道歉的,她只會突然表現得對我很好。”
“我不原諒我媽的話:我説不吃就不吃!”
看似調侃的話語背後,也反映出了很多家庭的現狀:為了“面子”,父母總是很難向孩子道歉。各種迴避矛盾、轉移話題的行為,本質上也否認了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很多時候,那個父母眼裏不懂事、亂髮脾氣、不理解大人的“壞孩子”,想要的不過只是一句“對不起”而已。父母強勢不道歉的態度,往往是贏了面子,輸了孩子的心。
不道歉的父母,正在慢慢毀掉他們的孩子
傳統文化總是強調父母在家庭中的權威,很多父母不願意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完美形象,因此不會主動認錯,而且我們國家崇尚含蓄的情感表達,越是親密的關係,就越難説出"對不起"。就算父母意識到自己錯了,也很難説出道歉的話,只會從一些很平常的行動上補救,對父母來説,喊孩子吃飯,或者突然改變態度,就是最大的讓步了。
其實,對孩子而言,他們可以諒解父母當初無意的傷害;但父母在傷害了孩子後,不承認不道歉的態度,卻是孩子一生無法釋懷的疼痛。
一方面,父母不認錯,讓孩子感覺委屈、憤怒甚至怨恨。或許是為了維護父母的權威,或許是真的忘記了。但無論因為什麼,父母對傷害的否認,都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另一方面,父母不道歉,也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如果總是習慣性地否認孩子的感受、認知和判斷,就會讓年幼的孩子產生“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的想法,為自己貼上負面的標籤。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怕因道歉丟面子
學會道歉,是一場父母與子女的相互成全 。很多父母以為道歉是一種示弱的行為,會削弱父母的權威,降低自己的地位,害怕以後會管不住孩子。其實不然。 心理學家艾莉卡·蕾絲切爾説過:“優質的父母知道,道歉不會削弱他們作為父母的權威,它是一種自信、正直和有擔當的表現。” 道歉這一行為,只會讓孩子更加崇拜父母。 當父母不知道如何道歉的時候,不妨試試大力總結的這三個方法:
1. 收起“面子”,真誠地説出“對不起”
説到底,道歉不是為了讓自己心裏舒服,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停止哭泣、怨恨,而是為了撫慰孩子受傷的心。請收起你的高姿態,拋開那無聊的“面子”,彎下腰平視孩子的眼睛,真誠地説一句“對不起”這才是道歉正確的姿態。 在道歉中成長的不只是孩子,還有你自己的心。
2. 承認錯誤,不要含糊其辭
為什麼一句“對不起”、“我錯了”總是讓人難以啓齒? 其實就是因為自尊心。 很多人覺得認錯是一種軟弱,是失敗者的行為,所以會下意識為自己找理由。《少年説》裏,有一個女孩站在台上説:“我覺得我的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毒。”
聽了女孩的內心獨白,不難發現:女孩的媽媽平時總是用一種直白到讓人難堪的語言激勵孩子,這讓孩子覺得很受傷,但媽媽卻説:“我的出發點是為你好。” 正確的道歉,應該是:“對不起,我XXX做錯了”;而不是:“雖然我做得不好,但我是為了你好”。
3. 提出彌補的方式,大膽表達愛
道歉不是一紙空談,要拿出切實的行動。告訴孩子這種行為自己不會再犯;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和親親;或是買一份禮物,吃一頓大餐……用心以行動表達的道歉,才是滿分的道歉。
斯特娜夫人就曾説過:“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的多。”
不好的親子關係有一千種,但好的親子關係卻只有一種:不止育兒,更要育己。想讓孩子不懼錯誤,就要先自己學會承認錯誤。 正如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所説:“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漫漫人生難免會無意傷害了孩子,沉默的內疚和無措,不如真誠地對孩子説一聲“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