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 |論科技治水 還看今朝!

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題為“Groundwater-Makingthe Invisible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我國紀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復甦河湖生態環境”。

近年來,華為與行業合作伙伴一道,將雲、5G、AI、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水利水務行業融合,構建智慧水利水務解決方案,深入治理一線,積極朝向“智水中國、治水未來”的目標推動實踐。

1

城市內澇防治

努力做到預報、預警、預案、預演

粵港澳大灣區地處珠江流域下游,濱江臨海,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從區域水情特點看,粵港澳大灣區河網密度達0.72km/km2,為全國平均水平的近5倍,三江匯流、八口出海,水系交錯複雜。同時,區域汛期洪水峯高量大,年均遭受熱帶氣旋5.7個,防災形勢嚴峻。傳統的監測預警以人工彙總統計傳感器指標數據,依靠經驗判斷態勢,難以快速處理海量、碎片化分佈的監測信息,完成實時水情預演模擬與精準調度,進而對研判決策的效率產生阻滯。

基於這一場景痛點,華為聯合行業合作伙伴將人工智能識別算法、防汛算法、大數據等新型數字化技術投入到城市防洪排澇實戰。從效果看,華為提供的一站式信息採集、人工智能分析和任務管理平台,能夠應對低照度、大雨霧、強反光、多倒影等複雜天氣環境,在城市發生內澇積水時,通過視頻讀水尺或無水尺智能識別積水區域,及時預警,通過融合通信的能力協調人員現場清淤排水,管控交通,有效應對高密度城市建設發展,內澇點位變化產生的積水監測問題。防汛算法能夠覆蓋河道防洪、水庫調洪、城市內澇等眾多業務場景的在線預演,有力支撐防洪排澇完成預報、預警、預演,實施預案,增強了抗災救災的能力。

2

“數字治水”

造福因水而興的當代名城

大禹理百川,九州始蠶麻。大江大河之間依水而建、因水而興的城市不勝枚舉。長久以來人們開展廣泛的治水實踐,核心目標可以高度概括為構建人與水和諧共處、水與城和諧相應、城與人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圖景。

邁入新時期,越來越多的城市着眼於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數字治水”。華為圍繞城市防洪排澇、河湖水環境監管和保護、水庫管理等業務場景,構建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準研判和持續演進、開放的智能系統。

深圳智慧水務遵循水利部頂層設計,落實“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府治理‘一網統管’、政府運行‘一網協同’”相關要求,圍繞水務資產數字化和業務場景數字化,打造行業標杆。

工程建設確立1個指揮決策中心、“六水共治、工程管理、政務運行”3大智慧應用版塊、N個數字化場景應用的“1+3+N”總體框架,打造了水務數據生產、歸集、清洗、融合、服務、應用的一體化治理鏈條,構建管理體制健全、標準規範統一、質量安全可靠、協同辦公高效的綜合保障機制,形成“全要素歸集、全過程管理、全方位共享、全場景應用”的高質量數據治理體系。立足水務職責職能,落地“業務場景數字化”要求,有效推動了流域管理體系、水務工程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體系、水庫監管體系、智慧排水平台等業務應用體系建設。

2020年3月,水利部明確將深圳智慧水務總體架構、智慧河流、水庫智慧監管、智慧排水、BIM應用五項任務,列入全國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範圍。深圳市水務局《智慧水庫綜合管理解決方案》入選水利部《智慧水利優秀應用案例和典型解決方案推薦目錄(2020年)》。

“智水蘇州”通過視頻採集+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建設監測“神經網絡”來監管河道違法事件。視頻AI模型算法抓拍識別河道內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同時將報警信息推送給城管部門處理閉環,實現“一秒鐘識別、一分鐘取證、一小時閉環處理”的智能監管,讓動態的高清視頻畫面會“説話”、會“分析”、會“思考”、會“預判”,有效提升了河道監管工作效率,減輕人力負擔,促進河道管理可持續發展。當前,“智水蘇州”視頻採集全天候24小時工作,識別準確率達到90%以上。

未來,華為將持續聚焦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構建“水利水務智能體”,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共繪“智水中國、治水未來”壯麗藍圖。

來源:中國網科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4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 |論科技治水 還看今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