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共同富裕深刻內涵的五大關係

原標題:把握共同富裕深刻內涵的五大關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是人民羣眾的共同期盼。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羣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關鍵時刻,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進一步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明晰共同富裕的原則、核心和舉措,指明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全面準確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需要把握好五大關係。

把握好共同和富裕的關係。“富裕”代表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旨在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在追求效率中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做大社會財富的“蛋糕”,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共同”代表的是社會主義先進生產關係,旨在發揮基本分配製度的作用,在追求公平中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消除兩極分化,縮小區域、城鄉和收入三大差距,切好社會財富的“蛋糕”,維護共同富裕的社會基礎。某種意義上而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有機組合,是破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要鑰匙。在兩者的關係中,“富裕”是基礎,“共同”是關鍵。要把“富裕”擺在突出的位置,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偉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時,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保障人民羣眾安居樂業,維護社會長治久安,鞏固“富裕”的社會基礎。

把握好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共同富裕是人民羣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涵蓋物質、精神、文化、社會等相關領域,是多維度的富裕。其中,“物質財富”代表人最基本的需要,是以經濟、科技為核心的硬實力的直接體現;“精神財富”代表人更高層次的需求,是以文化、社會等為重點的軟實力的重要表現。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協調發展,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人的進步才能全面推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人民羣眾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全面提高後,要把增加精神財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樹立新風尚,把滿足物質文化需要與提高素質結合起來,把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結合起來,把環境宜居宜業與社會和諧和睦結合起來,把服務人民與引導羣眾結合起來,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把握好共建和共享的關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之父,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共建”就是要把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與廣大人民羣眾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連接起來,提高人民羣眾受教育程度,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激發廣大人民羣眾的勞動熱情,釋放社會各階層的創造潛能,讓共建共富的動力源源不斷地迸發。“共享”就是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構建“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不斷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養老、育幼等多方面的工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織密扎牢全民共享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其中,“共建”是基礎,“共享”是目標。只有“共建”基礎紮實,“共享”的層次才會更高。同時,通過“共享”讓人民羣眾享受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也會進一步堅定“共建”的信心,把牢“共建”的方向。

把握好重點和全面的關係。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三大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實施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全力打贏脱貧攻堅戰,成效顯著,區域、城鄉差距穩步縮小。黨的十九大以後,黨中央又把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上升為國家戰略,不斷健全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區域重大戰略與欠發達地區聯動發展,完善先富帶後富的幫扶機制,做好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逐步釋放各種政策紅利,全力維護區域、城鄉差距縮小的良好局面。目前,要把縮小收入差距擺在優先位置,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保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同時,充分運用轉移支付、税收和社保等手段,靶向發力,精準施策,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紮實邁進。

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的關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是一個歷史過程,具有階段性、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按照世界銀行2020年的標準,人均GDP超過12535美元才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以上才屬於發達國家。要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按目前標準測算,我們的發展空間和壓力都比較大。因此,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把握好各種政策實施的節奏和力度,既要防止超出經濟發展階段和財政承受能力,以拔苗助長的方式推進社會保障建設和提高保障待遇水平,損害經濟發展動力;又要在經濟增長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盡力而為,不斷改善民生,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推動形成共同富裕的階段性、標誌性成果,增強廣大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調動全社會參與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1 字。

轉載請註明: 把握共同富裕深刻內涵的五大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