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沒有理由排斥“跟不上”的人

公共服務沒有理由排斥“跟不上”的人

據媒體報道,近日,在江蘇無錫、南京等地,車站、景區為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開闢便捷通道,方便旅客查驗、出行。

此舉在網上引來大量好評,“無碼通道”讓城市更有温度。當然,這種“温度”也屬於公共服務的本職範疇,之所以會出現老人在數字時代“落伍”的情況,實際問題是一些服務單位只追求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特殊羣體。

數字時代,“一部手機走天下”,全方位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節奏和習慣。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羣體淪為“數字難民”,是一種世界性現象。事實上,任何時代都會出現“跟不上發展節奏”的羣體,因為技術總是在發展的,而總有人對新技術的適應慢半拍。

儘管如此,公共服務還是沒有任何理由將“跟不上”的人排斥在外,公共服務的本質,決定了它必須將“均等化”問題置於重要位置,否則便不符合公共邏輯。而做到這一點,並不存在技術障礙,實際問題是一些服務機構的效率和成本考量壓過了“人性化”考量。以健康碼來説,沒有智能手機的人不是沒有辦法查驗行程信息,否則,無錫、南京等地的“無碼通道”也無法開通。關鍵問題在於,相關公共服務機構能否正確理解服務者的責任、義務和被服務者權利的問題。

輿論關注之後,一些紙質的健康通行證、記載有健康信息的市民卡等證明方式多了起來。據報道,在北京,只要出示身份證或提供身份證號就可以完成“健康狀況查詢”。現在一些地方又有了“無碼通道”,我們有理由相信,老人羣體的行程信息查詢將不再是個問題。現實中,“數字難民”享受公共服務受阻或不暢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看病預約掛號、春運時手機搶票、電子車票、手機支付以及各種的手機掃碼等等,都讓這一族深有“與時代脱節”之感。

儘管老年羣體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被邊緣化”的問題是難以避免的,而信息技術飛速進步的今天,這種問題更加突出,我們還是應該等等“走得慢”的人們。當大眾都在享受現代化帶來的便捷之時,不要忽略、遺忘老年人等“小眾”羣體。國家和地方以及相關行業都有必要設立相關保障措施,讓“小眾化服務”制度化,而不是僅靠服務機構的“熱心”服務。

不管時代和科技怎樣發展,任何羣體作為社會成員、公民的合法權益,應享受的無差別的公共服務,都不可以“被落伍”“被脱節”。否則,發展速度再快,技術再先進,都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標準。現代社會的標誌,首先應當是人文精神的現代化,而非技術。看到“無碼通道”這樣的人文關懷機制,我們有理由充滿對“現代”的自信。

我們都將老去,都有可能在進入老年之後被新技術“邊緣化”。由此而言,關注和解決老年人“與時代脱節”的問題,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0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共服務沒有理由排斥“跟不上”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