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80歲老人自掏腰包,種出一條“刺桐路”……

退休後,山霞鎮山腰村的老黨員楊友誠回到家鄉,自掏腰包在村道沿線種起了刺桐樹,希望美化環境,防風乘涼,有人説他“腦子有問題”,但他從未動搖過為村裏做點事的初心,堅持種樹,年復一年。

緣起,築一道防風乘涼的“綠牆”。

十月的秋天,陽光甚好,山腰村主幹道兩旁挺立着一顆顆刺桐樹,緊湊有序,綠樹成蔭。一問這些樹是誰種的,村民們都知道是“老楊”。這些刺桐樹有3200多棵,從山腰村到山霞村,再向大淡村延伸3公里,是楊友誠老人花了20多年心血種成的。

1991年,楊友誠從安溪縣二輕局退休,回到了闊別40年的家鄉。山腰村東面臨海,一年四季大雨多,有一次超強颱風在附近登陸,狂風肆虐,楊友誠村裏村外轉了幾圈,看到大片房子被吹得七零八落,四處斷壁殘垣,心裏十分酸楚。作為一名退休人員,楊友誠原本可以領着退休金過着舒坦的日子,他卻尋思着:“是不是可以藉助以前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工作的技術經驗,在村道築一道‘綠牆’,考慮到泉州的市樹是刺桐樹,那就種刺桐樹吧。”

從此,山腰的村道上,出現了一個忙碌的身影。楊友誠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精力花在這條村道上,每天天一亮,他就扛起鋤頭,帶上柴刀,在村主幹道清理雜草,尋找合適的樹穴,栽下一棵又一棵刺桐苗子,他的家人回憶道:“有時候碰到颳風下雨天,連一口飯都顧不上,趕去為小樹苗培土加固,比照顧孫子還上心。”

惠安80歲老人自掏腰包,種出一條“刺桐路”……
信念,“做對的事情,怎能輕言放棄。”

一年、兩年、三年……隨着時間的推移,買刺桐苗子需要一筆又一筆不少的資金,怎麼辦?楊友誠每天省吃儉用,把當時每月的174.21元退休金大部分拿出來買,家人曾抱怨過:“老頭子退休金都不知道花哪裏去了,也沒照顧到家裏。”

然而,楊友誠種樹的行為,在當時讓大多數人無法理解,質疑、破壞隨之而來。那段時間,楊友誠反覆告訴自己:“我種樹,不就是為了後人乘涼嗎?作為一名黨員,做對的事情,怎能輕言放棄?”於是,他堅定信念,有人砍一棵,他就補種一棵。

幾年後,當村民看到兩側整齊、葱綠的小樹點綴着村道的時候,質疑聲才逐漸銷聲匿跡,甚至有村民由衷地感嘆道:“平日沉默寡言的老楊,是真心在做好事。”

惠安80歲老人自掏腰包,種出一條“刺桐路”……
無私,“那都是過去了,不值得一提。”

種了二十多年的樹,但少有人知道,那些年,楊友誠與生前的老伴住在一間磚石混砌、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牀鋪的外側搭着一個簡陋的灶台。

“老楊的衣服縫縫補補捨不得換,都是為了幫助其他更需要的人。只要有錢,他都會捐給學校,捐給孤寡老人,還有孤兒。”老楊的家人回憶道:“直到有一次受過老楊幫助的人親自上門道謝,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幫助了那麼多人。”漸漸地,家裏人對老楊的抱怨少了,甚至開始幫他搭把手。

如今86歲高齡的老楊身材消瘦,臉龐黝黑,視力和聽力逐漸衰退。談及退休後所做一切的初心時,老楊説:“種樹啊,那都是過去了,不值得一提,要説我這輩子驕傲的事情就是當了63年的黨員。”

惠安80歲老人自掏腰包,種出一條“刺桐路”……
來源:惠安縣山霞鎮人民政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9 字。

轉載請註明: 惠安80歲老人自掏腰包,種出一條“刺桐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