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為黑土地保護“撐腰”

看到曾經遭受垃圾“侵襲”的黑土地,在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後,通過各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恢復了往日的生機,長出了金燦燦的稻穀,省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相關負責人感到很欣慰。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我省作為國家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公共資源如何治理,是世界共同面對的難題。“由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中國這項新型法律制度,為這道難題的解決貢獻了中國智慧。從2017年至今,我省開展公益訴訟保護黑土地行動,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公益訴訟保護黑土工作從無到有,迅速發展,發揮着越來越深入、廣泛的制度價值。

“依法保護土地資源,促進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助力保障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檢察機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所在。”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高繼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

監督不等於對立

多方攜手解難題

剛接到蘭西縣檢察院提起的公益訴訟時,蘭西縣農業局負責人的心裏還覺得有些不是滋味:“剛開始,感覺公益訴訟工作就是檢察機關的事情,對於行政部門可能成為被告感到壓力很大”,但隨着公益訴訟制度的逐漸開展,越來越多的行政部門對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識:公益訴訟並不是檢察機關找行政部門的“麻煩”,而是為了公共利益,提起訴訟後促進多個部門協作,共同完成對公共利益的保護,達到共贏的效果。

蘭西縣檢察機關巡查時發現,蘭西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畜禽糞便堆放場建在一般農田上,未做防滲防漏處理,存在對環境及土壤的污染問題。檢察院便會同環保和畜牧部門,積極指導企業建立相關污染處置設施,完善環評手續,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企業建設了糞便處理設施並達到環保標準。目前,企業獲得收益,養殖糞便得到處理,環境和土壤也得到了保護,實現了多方共贏的效果。

在佳木斯市檢察院,對於一些因客觀原因無法達成預計效果的公益訴訟案件,檢察院都會召集相關部門召開“訴前圓桌會議”,讓涉及到案件的政府各相關部門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問題的解決辦法,達到很好的效果。“公益訴訟的目的不是為了‘起訴’,而是通過公益訴訟促進問題的整改,檢察院實現監督職責,但絕不是與政府各單位對立,最後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保護公共利益的目的,實現長久的發展。”佳木斯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鬍淑梅對記者説。

科技手段助力

監控保護一片淨土

魚翔淺底,白鷗展翅。位於虎林市的珍寶島濕地,神秘的自然美景讓人感覺到人間的歲月靜好,這樣的靜謐裏,有8個全景式攝像頭在監控和保護着這一片淨土。原來,為保護烏蘇里江水域及珍寶島濕地的生態環境,虎林市檢察院將生態環境檢察室設立在烏蘇里江畔,通過鏡頭在大屏幕上實時關注保護區各處濕地的情況。

“以往辦案若懷疑某地水質有問題,還需要拿到行政機關實驗室進行檢測,現在省檢察院為我們配備了生化實驗室和快速檢驗箱,檢察院就可以直接對水、食品和藥品等進行初步檢測,簡化了很多中間環節。”據佳木斯市東風區檢察院檢察長肖陽介紹,這些年他們的裝備是“鳥槍換炮”,10個基層檢察院有6個都配備了無人機進行取證,工作人員無法進入的江河湖地區,無人機可以360度無死角的進行拍照,極大方便了工作人員的取證工作。

“科技”手段助力黑土地保護公益訴訟,在我省檢察系統“遍地開花”:富錦市檢察院與環保局、國土資源局等有關30家行政機關對接聯網,建成公益訴訟與行政執法信息共享網絡平台,實現司法監督與行政執法的深度融合,同時開啓“公益訴訟+無人機”辦案模式。我省檢察系統還專門成立黑土地和糧食安全辦案技術中心,與有關科技公司建立長效技術協作,委託開發多種公益損害檢測取證工具,為黑土地保護增加了科技力量。

通過辦理一個案件

推動整個區域治理

公益訴訟制度源於國外,但大部分國家只設置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無論是從制度規定還是司法實踐,我國都是首創。

2019年3月,建三江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2016年11月份,被告林某某從孫某(合同名為孫某某)手中購買位於勤得利農場50隊“堵口壩”750畝水稻地使用權。次年2月24日,林某某與黑龍江省勤得利農場簽訂此750畝地承包合同,其在未獲得相關部門批准的情況下,將該地塊中間分佈的六處林地毀壞並開墾成耕地用於種植水稻。

森林資源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淨化空氣、釋放氧氣、改善環境的功能。林某某毀林開墾,改變土地用途用於種植水稻,森林植被完全被破壞,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檢察機關通過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請求法院依法判令其賠償被毀壞林地植被恢復費用,該筆專項資金不僅為資源受損轄區的植被恢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更是向社會敲響了警鐘,起到警示作用,讓更多人明白破壞環境、侵害公益的行為都必將受到法律制裁。

“提起公益訴訟並不是法律監督追求的目標,根本目的還是通過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高繼明一語道出了公益訴訟的初衷。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全省檢察機關共計受理黑土地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892件,立案816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644件,提起公益訴訟54件。通過監督辦案,整治違法亂建、亂佔耕地、破壞利用耕地、高鐵施工單位從耕地取土未恢復等破壞黑土地的違法行為,保護耕地491.25萬畝。整治堆放、丟棄、遺散農業生產廢棄物等污染黑土地的違法行為,積極督促收繳行政罰款642萬元。整治違法採伐農田防護林、非法採砂等破壞黑土地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督促行政機關補種耕地生態防護林502.5畝,違法行為人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406萬元。這些數字,彰顯着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強大生命力。

通過辦理一個案件,推動整個區域治理,從而加快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公益訴訟保護黑土地,依然任重道遠。

記者:譚湘竹

編輯:王佳琦

責編:鄧偉

審核:王巍

統籌:連佔海

監製:包民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黑龍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8 字。

轉載請註明: 公益訴訟,為黑土地保護“撐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