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磊
其實,記者與朱儁科算得上是“老相識”,但自2020年夏收時節一別,也已半歲有餘。
在新落成不久的禾豐院士工作站,朱儁科接待了記者一行。還是一身農民“打扮”,還是一邊招呼助手,一邊埋頭忙於收尾手頭的工作。這番光景,讓記者心裏感到親切和踏實。
“從北京回來以後,工作更忙了。”朱儁科坦言,榮譽帶來無形的鞭策,除了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外,因為“全國勞模”的榮譽,邀請自己作交流的單位比之前多了不少。
寒暄已畢,朱儁科便起身邀請記者去小麥育種加代温室去看看。記者知道,他是個坐不住的人。
行不多時,來到小麥育種加代温室。看着温室內已經快要收割的育種小麥組合,朱儁科時不時俯身察看,生怕在這個關鍵時期,出什麼紕漏。
“小麥育種的週期太漫長,進行温室加代後,在適宜的温度下,小麥育種由一年一熟變為一年兩熟,這樣就大大加快了育種進程。”朱儁科指着已經快要“彎腰”的小麥,興奮地説。
的確如朱儁科所言,還有什麼比時間更寶貴。想起之前擺在朱儁科辦公桌上的一張合影。清瘦的臉龐略帶靦腆,皮膚較現在要白得多。當年的青澀已經被滄桑取代。記者想到,有感於育種工作的艱難繁巨,朱儁科更想把時間留住吧。
温室裏,來自天津的90後小夥於海勝正在照看剛引進的幾箱昆蟲。今年,響應國家號召,於海勝決定就地過春節。
“雖然因為疫情影響不能回家過年,但感覺這個年的收穫肯定比以往要大。”於海勝告訴記者,2018年入職禾豐以來,他一直從事育種工作,感覺每一天都有新進步。
“這個屬於天敵植保昆蟲,這個屬於授粉昆蟲……”擺弄着這些剛搬進來不久的蟲子,於海勝很是興奮。他一邊檢查温室內的温度,一邊向記者講解這些蟲子以後的用處。
於海勝的認真勁得到朱儁科的認可。他走上前去,用力拍拍於海勝的肩膀,説了幾句鼓勵的話。雖説是朝夕相處,可這鼓勵還是讓於海勝有些激動。“快過年了,特別想和父母説我在山東一切都好,幹農業也一定會有出息。”
朱儁科和記者離開温室的時候,時間已近中午。暖陽照射着大地,縷縷微風拂過,吹動已經泛綠的小麥,帶來新春的希望。
“毫無疑問,農業正在成為新的風口,但現在跟着我乾的年輕人才是農業的希望。”朱儁科説,最應該得到傳承的就是農業,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農業才能持續發展,咱們的飯碗才能端得更穩。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