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述評:中國式人權保障滿足人民需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日發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光輝篇章》白皮書。引發外媒持續關注。俄羅斯《勞動報》觀察家米哈伊爾·莫羅佐夫8月16日在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式人權保障滿足人民需求。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認為,最重要的人權是享有富足生活、社會保障和良好環境的權利。

12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光輝篇章》白皮書。

中國認為,對人權的保護不單單體現在憲法中的廣泛規定,更重要的是真正滿足公民對安全生活、高薪工作、醫藥和教育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白皮書稱,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明確了“促進社會公平保障特定羣體權益”的任務。中國切實維護和促進農民權益,高度重視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及少數民族等特定羣體權益的保障,使他們享有均等機會,以平等身份充分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共享發展成果。在其他許多國家,這些規定也就停留在口頭上,但中國的統計數據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例如,該白皮書表示,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189元。白皮書指出,全國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1318萬噸提高到2020年的66949萬噸。目前,全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4.4公斤,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白皮書説,在中國政府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中共十八大以來8年持續奮鬥,到2020年底,中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這些人大多是偏遠鄉村和城鎮的居民,其中一些人在政府幫助下搬遷到更容易賺取收入的地方,數十萬個村莊成立了企業和獲得了向中國各地銷售產品的機會。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各階層收入都迅猛增加難道不是確保基本人權的最顯著指標嗎?這難道不是享有安全生活和社會保障的權利?中國人獲得了在快速發展的國家裏生活並享受發展成果的權利。任何人來到中國,首先都會注意到對生活感到滿意、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民眾的笑容。

白皮書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8歲增長到2019年的77.3歲。如果生活有盼頭,誰不願意長壽呢?

顯而易見,僅靠個人收入的增長無法保證預期壽命的延長。這還需要可靠的醫療和社會保障。正如這份白皮書所示,“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國醫療衞生機構(包含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由1978年的17萬個大幅增長到2020年的102.3萬個”。對抗新冠疫情的優異表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醫療體系的優勢。筆者掌握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8億劑次。

另一項基本人權是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中國宣佈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此具體要做什麼呢?怎樣才能讓中國人生活在“美麗中國”呢?根據該白皮書,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20年的23.04%。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生產電動汽車最多的國家。中國在替代能源生產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國政府進行深入改革,確保了幾十年的社會穩定,讓社會各階層都有機會享受轉型成果。這就是中國式的保障人權。

這些權利的保障及其拓展和深化是在中國經濟騰飛和國家各個領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1 字。

轉載請註明: 俄媒述評:中國式人權保障滿足人民需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