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俄媒:西方別指望看中國人口笑話,中國自有應對之法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綜合

“今日俄羅斯”網站5月12日文章,原題:在地緣政治中,人口很重要,所以西方對中國人口增長即將結束感到興奮,但北京將這樣解決人口問題   中國本週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過去10年其人口平均每年僅增長0.53%。但這是其敵人所希望的對北京的打擊嗎?乍看,一次人口普查似乎無關緊要,但中國的數據卻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西方將這放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來看。

那這件事有多重要?答曰:很重要,特別是涉及經濟時。西方懷疑論者常把中國的人口問題作為經濟增長可能難以持久的原因,稱老齡化意味着勞動力減少,而勞動力減少意味着生產效率下降,進而直接影響經濟總量。但事情一定會這樣嗎?中國有無辦法緩解?

過去百年,中國經歷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變化及動盪。1950年,中國基本上還是個貧窮的農業國家,之後迅速轉變為工業化城市社會。改革開放加速了這一進程。中國實施了對人口結構影響重大的獨生子女政策。該政策被取消後,生育率並沒反彈,是因為發展帶來的經濟後果使出生率下降成為一種自然現象。這種下降也是全球趨勢,特別是在亞洲更發達的地區,都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挑戰。

中國的人口問題因地緣政治後果而經常受到關注,這就提出一個問題——中國能否維持其在未來可能獲得的對美國經濟的領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生育率也在逐漸下降,導致增長放緩和老齡化。但這被認為在地緣政治上影響較小,原因在於美國是個消費經濟體,而中國是個工業經濟體,還處在轉變過程中。那這些是否意味着中國註定要遭遇失利?

那可不一定。西方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報道調子往往過於悲觀,還存在一廂情願預測“末日”的傾向。由於需要大規模經濟變革,扭轉生育率下降趨勢是困難的,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政府沒有緩解這個問題的手段。

首先是自動化和機器人在中國工廠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隨着中國工資上漲和經濟結構轉變,越來越多工廠更多地採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製造。實現這一目標是中國工業戰略的一個關鍵部分,也否定了其經濟將繼續依賴人力的説法,特別是在人口教育和技能日益提高的情況下。此外,還有專家提出一些想法,比如對生育一個以上孩子的家庭給予補貼、提高退休年齡、引入外籍勞務等。

那人口放緩對北京來説是否像西方一些人希望的那樣,是雙輸?目前尚不得而知。誠然,這會給國家現有模式帶來一定壓力。然而,世界不應低估中國政府面對問題,深思熟慮找到解決方案的能力。(作者湯姆·福迪,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