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百年內國際關係發生瞭如此變化

近一個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發展、社會變革、戰爭等事件對人類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世界各國的聯繫也隨之發生變化。其中,兩次世界大戰對全球格局的影響最為明顯,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各國在戰後形成了新的世界體系——一戰後的國際聯盟和二戰後的聯合國。而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再到今天,百年內的國際關係可謂是風雲變幻。

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百年內國際關係發生瞭如此變化

20世紀初,德國、奧匈組成同盟國陣營,而英國、法國、俄國和意大利組成協約國陣營。歐洲分為兩大陣營,後來於1914年開始演變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第一次工業國家之間的戰爭,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死傷及經濟損失。

戰爭結束後,其帶來的衝擊影響了全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此時,全球反戰爭浪潮升温,許多人將一戰形容為“停止所有戰爭的戰爭”。有些人認為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軍備競賽、同盟對立、秘密外交、君主制度和新帝國主義等問題。另一方面,不少有識之士希望建立一個國際組織,從而以國際合作的形式共同處理糾紛。

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百年內國際關係發生瞭如此變化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在經過26次修改之後,《國際聯盟盟約》最終於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會上通過,而《凡爾賽和約》的第一部分便是《國際聯盟盟約》。於是,在1920年1月10日和約正式生效的這一天,國際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凡是在大戰中對德奧集團宣戰的國家和新成立的國家都是國際聯盟的創始會員國。這樣一來,國聯共有44個會員國,後來逐漸增加到63個國家,其總部設在日內瓦。中國於1920年6月29日加入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的主要機構有大會、理事會、秘書處,並附設國際法庭、國際勞工局等,其中最主要機構是理事會。《盟約》規定,美、英、法、意、日五國為常任理事國,另外還有四個非常任理事國。美國雖然是倡議國之一,但因與英、法爭奪領導權失敗而未參加其中。因此,在1926年德國加入之前國際聯盟只有四個常任理事國。

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百年內國際關係發生瞭如此變化

實際上,國際聯盟自成立時起便由英、法等少數大國所控制,併成為大國手中的政治工具。面對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其軸心國集團的對外侵略擴張,由英、法控制的國聯竟以犧牲中小國家的領土和主權為代價,推行綏靖政策以換取短暫的和平,從而使國聯陷於癱瘓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國聯名存實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蘇、中等26個正在與軸心國作戰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代表於1942年1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會面,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該文件第一次正式採用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的“聯合國”名稱。

1945年4月25日,舊金山會議在美國舊金山舉行,150個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上對1944年8月至10月中國、蘇聯、英國和美國的代表在美國敦巴頓橡樹園提出的建立一個戰後國際組織的建議進行了審議。6月25日,會議通過了《聯合國憲章》。而在6月26日,50國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

從二戰結束髮展至今,聯合國已有會員國193個:亞洲39個,非洲54個,東歐及獨聯體國家28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其包括了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此外,聯合國設有2個觀察員國(梵蒂岡和巴勒斯坦),還邀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實體參與聯合國事務。

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百年內國際關係發生瞭如此變化

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進行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並促進對於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大半個世紀以來,聯合國對處理國際事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這個二戰後建立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世界體系可以説是繼承了國際聯盟併發揚光大。總而言之,百年來的國際關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的建立使得國際關係取得較為良好的進展,讓人類生活在一個更加和平的年代。雖然當今世界仍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在聯合國的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努力下,相信人類會有着更美好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2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百年內國際關係發生瞭如此變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