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作者:武小五(富書主筆)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人和人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
有人説,成年人的社交恐懼,不怕冷場,就怕太熟。
乍一看不合情理,細想想卻有道理。因為太熟就容易走得太近,走得太近就容易失了分寸,反而會產生罅隙,導致關係疏遠。
朋友之間是如此,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如此。
就像蔡康永説的:“過於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與人相處最好‘冷淡一點’,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感。”
有距離,才會有尊重;有尊重,才會讓關係持久。
人和人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朋友之間,不必甜如蜜
陳道明有自己獨特的交友觀,他説:“有人説我不愛交朋友,其實不然,只是交往方式不同。我一直認為,朋友不必甜如蜜。人到了掏心窩子時,就離分開不遠了。”
他説的“甜如蜜”“掏心窩子”,指的就是彼此界限感不清晰。
界限感清晰的人,知道哪些事情應該是朋友的事情,自己不能過度干涉,自己的看法不能強迫朋友接受。
界限感不清晰的人,容易過分熱心介入朋友的私人空間,無視事實和對方的意願,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幹涉對方的生活,往往導致雙方反目。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一位網友講過她同事劉麗麗的故事。
劉麗麗平時很喜歡幫朋友解決問題,給朋友出謀劃策,有時甚至強人所難。
有一次,她幫一個閨蜜和閨蜜的男朋友吵架,並且勸兩個人分手。讓她沒想到的是,閨蜜和男朋友不久又和好了,而且兩個人還聯合起來罵她。
劉麗麗對閨蜜説:“你當初和男朋友吵架,不是我在幫你嗎?”
閨蜜的嘴一撇:“你不就是希望我分手嗎?要你幫了嗎?多管閒事!”
為此,劉麗麗傷心難受好久。自然,她和閨蜜從此形同陌路。
其實,這不是和劉麗麗疏遠的第一個朋友。
劉麗麗很喜歡健身,週末沒事就去健身房鍛鍊。她有兩個好朋友卻是吃貨,喜歡“葛優躺”。
看着朋友的身材逐漸變形,她就大談胖的種種弊端,非要拉着她們去健身減肥,最後導致兩個朋友反感,漸漸疏遠了她。
劉麗麗的經歷告訴我們,朋友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親而有間,密而有疏;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遵守這個界限,友誼就會更長久;越過這個界限,友情難免降温甚至冰凍。
有一句話説得好:
“最可貴的不是我們都一樣,而是明知‘我們不一樣’還能彼此尊重,互相體諒,在保持個性的前提下獨立交往,不趨同、不貶低、不奉承、不越界。”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如使人無久處之厭。朋友之間要做到“久處不厭”,就一定不能過於甜蜜、走得太近,而是要互動不越界,出言有尺,行為有度。
再好的關係,失去了必要的分寸感,只會把對方推得更遠,產生更大的隔閡。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父母與子女之間,要慈愛而不包辦
我們小區有一位大姐,她有一個獨生女兒,大學學的是金融。臨畢業那年,學校安排她到離家千里的廣東深圳一家金融機構實習。
待了一年,女兒就喜歡上了深圳,想留在那邊發展。
大姐告訴女兒,你自己可要考慮清楚,離家遠,遇到麻煩可找不到人哭鼻子。
女兒打定了主意,説我都想清楚了,決心要定居深圳。大姐兩口子便沒再阻攔。
過了兩年,女兒領回家一個深圳男孩,大姐覺得人一般,但是女兒喜歡,老兩口就忙前忙後,熱情招待。
婚後,女兒女婿在深圳安家,居家過日子總有拌嘴的時候,每次接到女兒告狀的電話,大姐總是輕描淡寫地説:
“多大點事,我和你爸吵了一輩子,不也過了一輩子?夫妻倆吵幾句嘴很正常,過兩天就好了。”
女兒在父母這裏往往找不到安慰,還被教訓一通,時間長了,小兩口再有爭執,就自己和平解決了。
去年女兒懷孕和生孩子,大姐卻沒有過去照顧女兒和外孫,她説:
“女婿有一手好廚藝,女兒懷孕期間,女婿可以自己照顧;孩子出生後,親家婆會就近照顧。不過,我們提供了些經濟援助,給女兒女婿出錢請了月嫂、保姆。”
大姐夫妻倆當“甩手掌櫃”的做法與其他很多父母不一樣,表面上看他們似乎 “自私”了點,對女兒冷淡了些,但卻是明智的。
不僅培養了女兒獨立生活的能力,還尊重了小兩口的私人空間,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抱怨和摩擦。
這讓我想起作家畢淑敏曾説的一句話:“和我們的孩子相處,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一點,他們打着愛的旗號,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不僅自己活得累,還出力不討好,引起孩子的反感,弄得親子關係緊張。
紀伯倫説:“你的兒女,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並非因你而來。你能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這句話應當引起為人父母者深思,那些與孩子沒有界限感的父母更應引以為戒。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夫妻之間,給彼此留點空間
羅曼·羅蘭説:“所謂幸福,是在於認識一個人的界限而愛這個界限。夫妻之間的距離和界限,其實就是愛與尊重。”
有人認為,夫妻關係好就應當親密無間,殊不知缺少獨立空間的感情,不是真正的愛與尊重,會讓對方不舒服甚至壓抑,其結果往往會把對方推得更遠。
文友鏡天講過一個她閨蜜的故事。
有一天,滿臉憔悴的閨蜜葉子向她哭訴,説因屢屢侵犯丈夫的空間,最終導致丈夫出軌了。
葉子一直認為,愛一個人,就要熟悉他的每一個細胞,知道他的每一個動向,關照他的每一個需求,總之就是要360度無死角的和他黏在一起。
為此,她對老公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心:老公的朋友要逐個查詢瞭解,老公的動向要分秒必知,老公的手機要隨時查看,老公的思想動態要每天彙報……
她原以為自己的愛會如一棟温暖如春的房子讓老公愛之不捨,但讓她意外的是,老公覺得他成了老婆的機器人,沒有了空間和自由,讓他感到窒息。
於是,那個過去下了班就回家的老公,總是以加班為藉口、回來得越來越晚了;那個原本對妻子關懷備至的丈夫,開始對妻子冷言冷語、不管不問了。
面對老公的這種變化,葉子不僅沒反省自己的問題,反而更加嚴厲地控制老公的行蹤,查手機、打電話,甚至玩起了跟蹤。
也正應了那句話,“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她的老公跟一個女同事越走越近,最終出軌了。
葉子口中美其名曰的“愛”,為什麼會讓丈夫喘不過氣來呢?
因為她對丈夫的關心根本不是愛,是控制。她不明白,真正的愛,是要去接受,而不是改變;是要去支持,而不是支配。
夫妻關係再好,兩人畢竟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方的所有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對方的一切。
劉若英認為,最好的夫妻相處之道是“窩在愛人懷裏孤獨”,頗為形象,很有道理。
“距離產生美”,夫妻之間只有懂得給愛人留一些私人空間,彼此尊重、彼此珍惜,才能讓家庭更和諧、婚姻更持久。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人生如尺,必須有度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提出了一個“漿糊邏輯”的概念。
所謂“漿糊邏輯”,指的是一種粘稠的人際關係,就像漿糊一樣,混亂一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彼此。
如果採用“漿糊邏輯”來生活,就會使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最終導致矛盾和衝突的發生。
與“漿糊邏輯”相對應的是“邊界意識”,也就是“界限感”,簡單理解就是:我是我,你是你,我的事兒是我的事兒,你的事兒是你的事兒。
只有避開“漿糊邏輯”,強化“邊界意識”,做到熟不逾矩,才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持久。
朋友之間,保持距離是尊重;
親人之間,適度冷淡是真情;
愛人之間,留有空間才美麗。
有句話説得好:“人生如尺,必須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願我們都能親近地與他人保持距離,做到親疏有度、相看不厭、久處不累。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作者簡介:武小五,富書主筆,身處濱海小城,心觀大千世界;幹着嚴肅的工作,寫點輕鬆的文字,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首發富書,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5 字。

轉載請註明: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