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退水期更要警惕險情

  目前,黃河下游河道處於退水階段,河道工程仍有較大概率出險,黃河水利委員會要求各級河務部門繼續做好工程巡查和險情搶護等工作,確保黃河安全度汛。

  為什麼黃河退水階段工程更容易出險?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江恩慧解釋説:“黃河下游的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都屬於典型的土石壩工程。作為洪水防禦的‘前哨’,直接靠河偎水的河道整治工程在洪水演進過程中,隨着大河水位的升降,會引起相應的滲流問題,從而影響丁壩、連壩等河道整治工程的穩定性。”

  專業人員模擬實驗表明:漲水期,丁壩迎水坡的安全係數隨水位上漲呈上升趨勢;落水期,丁壩迎水坡的安全係數隨水位下降呈下降趨勢,且水位下降速率越大,壩坡失穩出險的時間越短。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在退水期極易出險,巡堤查險千萬不能鬆懈。

  記者瞭解到,黃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險情一般有根石垮塌、坦石墩蟄、壩坡失穩、壩襠後潰等。黃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出險與否、險情大小、出險時間等,受洪水量級、洪水持續時間、前期河勢情況等影響較大。

  “近些年修建的河勢控導工程比較容易出險。它們修建時間短,又沒有經受大洪水考驗,根石較淺,在長時間高水位浸泡下,壩體土壤飽和,一旦退水速度過快,就有可能出現墩蟄、垮壩等重大險情。”江恩慧告訴記者,黃河下游河牀的可動性大,河道整治工程的土質黏性較差,而且黃河下游嚴峻的“二級懸河”形態使得河道整治工程一旦出險,搶護不及時,就可能釀成大災。

  專家建議,黃河下游搶險一定要搶早、搶小,控制險情進一步發育,同時通過搶險拋石,為河道整治工程的長期穩定奠定堅實的基礎。(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95 字。

轉載請註明: 黃河退水期更要警惕險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