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世貿大樓舊址被兩個巨大的紀念水池取代,水池外刻着在“9·11”襲擊中喪生的美國人名字。
2001年9月11日,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另一架撞向華盛頓的五角大樓,造成包括兇手在內2996人遇難。
“9·11”之後,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阿富汗戰爭,拉開了美國“全球反恐”的序幕。但20年後的今天,反恐政策問題頻發,導致美國陷入“越反越恐”的困境。
美國20年“戰爭賬”,誰埋單?
作為大力塑造的一項“政績”,拜登政府趕在紀念日之前完成撤軍阿富汗的任務,宣告結束美國史上“最長戰爭”。
為凸顯“止損”之功,美國總統拜登特意在撤軍後發表的演講中列舉巨大的“戰爭代價”:美軍2461人陣亡、逾兩萬人受傷,戰爭耗資兩萬億美元——相當於20年來每天花掉3億美元。
然而,上述這些數字遠遠不足以體現美國過去20年來在海外頻頻動武所造成“戰爭代價”的全貌。
美國作為戰爭發動者不僅讓本國民眾付出慘痛代價,更給真正承受戰火炙烤的阿富汗、伊拉克、敍利亞等國民眾帶去難以計數的苦難。
美國布朗大學沃森研究所“戰爭代價”項目數據顯示,“後9·11時代”美國所發動戰爭造成的軍民死亡總數高達92.9萬人;至少3800萬民眾流離失所,而且這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計”,實際數量可能介於4900萬至6000萬之間。
數據還顯示,美國近20年來對多場戰爭總投入近6萬億美元,未來30年還需為退伍軍人支付醫療保障、傷殘護理及喪葬等費用超過2.2萬億美元。
這其中,還有龐大的爛賬、壞賬。
拜登特意在演講結尾向美國人強調,結束阿富汗戰爭標誌着美國使用軍事行動“重塑別國的時代”告終,“對美國來説是最好的決定”。
“雙重標準”美國反恐註定失敗
9·11之後,美國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全球反恐戰爭”。但是人們為什麼感覺不到世界更安全?美國反恐“雙重標準”難辭其咎。
敍利亞危機2011年爆發後,為了尋求推翻阿薩德政權,口口聲聲為了反恐打擊極端組織而出兵敍利亞的美國,卻與恐怖組織暗通款曲。
事實上,美方為了維護自身霸權,在反恐問題上早已玩慣了“合則用、不合則棄”的雙重標準。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為了抵抗蘇聯在阿富汗的影響力,扶植了游擊隊抵禦蘇聯,已被擊斃的“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就是其中一員。
美國並沒有因“9·11”事件幡然醒悟,反而繼續開歷史倒車。
美國曆史學家、休斯敦大學歷史系教授傑拉爾德·霍恩表示,“美國政府根本不汲取歷史的教訓,例如,我們想到在20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美國人支持極端分子,然後2001年9月11日,那些與美國有染的極端分子襲擊了紐約市和華盛頓。”
美國打擊恐怖主義,就必須摒棄“雙重標準”,根據政治私利劃分誰是恐怖分子,實際是在縱容恐怖活動,必然將損害國際反恐合作大局。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 綜合新華社、央視等報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