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近日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敦促俄烏雙方儘快通過談判結束戰事,兩國邊界應“恢復原狀”(a return to the status quo ante),並提醒西方不要因情緒裹挾,過度施壓俄羅斯。
不過基辛格“恢復原狀”這一表態被一些外媒解讀為,讓俄烏邊界恢復到2月24日“特別軍事行動”以前的情況,即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及頓巴斯地區的主權地位,是讓烏克蘭“割地求和”。於是,這一説法遭到烏方強烈批評,烏克蘭談判代表、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24日發出基辛格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的照片,諷刺基辛格是“達沃斯恐慌者”(Davos panickers)。
綜合《紐約時報》、《新聞週刊》、半島電視台等報道,在5月23日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當被問及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的看法時,基辛格強調,俄烏雙方要在未來兩個月內展開談判,以免造成“不容易克服的動盪和緊張”。
基辛格補充稱:“理想情況下,邊界應該是恢復原狀(a return to the status quo ante)。在那之後繼續戰爭將不是有關烏克蘭的自由,而是一場針對俄羅斯本身的新戰爭。”
儘管基辛格的表態比較模糊,但《紐約時報》、英國《每日電訊報》等直接認為,這是指恢復2月份戰事開始前的烏克蘭邊界,也就是要求烏克蘭承認俄羅斯對於南部克里米亞地區以及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的主權地位。
《紐約時報》、《新聞週刊》報道截圖
此言一出,自然激起了烏克蘭的強烈反對和批評。
烏克蘭談判代表、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24日在推特發文寫道:“就像基辛格先生輕易地提議將部分烏克蘭領土割讓給俄羅斯,以阻止戰爭一樣,他也會允許俄羅斯拿走波蘭或立陶宛。好在處於戰壕中的烏克蘭人沒有時間聽‘達沃斯恐慌者’的話,他們正忙着捍衞自由民主。”
他還特意配上一張基辛格2009年與俄羅斯時任總理普京會面握手的照片,諷刺其態度“親俄”。
此外,基辛格還在講話中特意“敲打”西方國家,指出西方被捲入“當下的情緒”(in the mood of the moment),而忘記俄羅斯在歐洲力量平衡中的地位,是相當危險的情況,將給歐洲的長期穩定帶來可怕的後果。
圖片來源:達沃斯論壇網站
“烏克蘭本應是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橋樑,但現在,隨着關係的重塑,我們可能會進入一個重新劃分邊界、俄羅斯完全被孤立的空間。”他説。
基辛格指出,在過去的400年內,俄羅斯一直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在許多關鍵時期內,一直是歐洲力量平衡的保障者,然而“目前的情況是,俄羅斯可能完全疏遠歐洲,並在其他地方尋求永久聯盟,這可能導致類似冷戰的外交距離,這將使我們倒退幾十年”。
他警告稱,不要企圖拉長俄烏戰事,並敦促西方國家領導人説服烏克蘭接受與俄羅斯展開談判,即使談判的條件達不到它想要為結束這場戰爭而實現的目標。
同時,基辛格表示希望烏克蘭人能夠“將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與智慧相結合”,明智地處理這場危機。他指出,烏克蘭的適當角色是成為一箇中立國家,而不是尋求在歐洲與俄羅斯的衝突中成為歐洲的前線。
基辛格在達沃斯論壇上講話。圖片來源:《新聞週刊》
就在基辛格發表上述言論之際,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隨着糧食和能源危機的不斷加劇以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達到極限,西方的“反普京聯盟”愈演愈烈,西方的主要目標也逐漸從“抵禦入侵”轉變為對俄羅斯的“永久戰略消耗”。事實上,僅達沃斯論壇而言,莫斯科代表也因俄羅斯的“入侵”被禁止參會。
這一戰略轉變上月13日初現端倪,當時五角大樓召集八大軍火商開會,為大規模軍火運輸做準備。11天后,美防長奧斯汀明確表示,“美國希望看到一個被削弱的俄羅斯”。5月底,美總統拜登正式簽署創紀錄的近400億美元援烏法案。
在外交層面,本月17日,俄烏雙方同時證實,兩國之間的和平談判已被“無限期擱置”,並都將責任歸咎於對方。本週一(23日),俄羅斯副外長安德烈·魯登科(Andrey Rudenko)宣佈,“只要烏克蘭表現出建設性的立場,並至少對提交給它的建議作出反應”,俄方就對重啓和談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
比較之下,烏克蘭的態度則相對冷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2日表示,俄烏之間肯定會進行對話,但現在對話面臨的情況很複雜,烏方不知道對話以什麼形式進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