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橋”連心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新樣板
本文轉自:人民網
蘇州橋西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培育“七橋連心”黨建品牌,構建“一核、雙擎、四支撐”工作機制,理順社區各主體責任與義務,把黨員、志願者等社區力量有效動員組織起來,以社區治理創新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新樣板,在未訴先辦、垃圾分類、居民自治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紅色橋西經驗”。
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委“核心橋”作用,推動社區黨建與社區治理有機銜接、深度融合。“楓橋經驗”之所以永葆活力,根本在於將黨的領導落實到社區一線。社區聚焦“講政治、拉緊弦、強引領” ,強化黨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黨的羣眾工作優勢和黨員先鋒優勢,引領社區羣眾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方向正確。聚焦“廣覆蓋、找準點、謀共識”,暢通黨組織溝通交流渠道,將黨的工作延伸至社區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瞭解社區居民現實需求,找準各主體之間“共振點”,攜手推進社區建設。聚焦“凝人心、聚合力、求實效”,把服務社區,造福居民作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黨組織架起與社區居民互動交流“連心橋”,把社區各方主體組織凝聚好,激發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實現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堅持人民為中心,發揮黨建協調委員會、黨支部“雙擎協同”作用,創新服務羣眾工作方法。“楓橋經驗”的生命力在於創新。社區着重於發揮黨建協調委員會“向心橋”作用,藉助社會力量、社會智慧、社會資源解決居民切實所需。抓住社區關鍵少數人羣分層式發力,形成黨員帶頭居民廣泛參與,共同推動社區重要事項落地落實的良好局面。支部書記“頭雁帶領”、傳授經驗,支部之間比學趕幫,搭建“同心橋”,創新形成支部設置聯結、支部書記聯動、支部之間聯建“三聯工作法”,支部帶着黨員、居民提升環境、美化家園,把組織優勢轉化為“共建社區”的行動優勢。
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發揮黨員、積極分子、志願者和羣眾“四支撐”作用,踐行羣眾路線。“楓橋經驗”依靠羣眾化解矛盾,實質就是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社區發揮黨員“齊心橋”作用,注重挖掘黨員優勢特長,建立“社區黨員智慧寶庫”,通過培養黨員樓門長,打造一支高素質服務羣眾隊伍,發揮樓門長在宣傳動員、解決問題工作中的關鍵作用,將黨的工作延伸至社區治理“最後一米”。通過思想認同、行動認同、情感認同構築參與社區治理積極分子的“誠心橋”,讓他們在服務居民中收穫認可,實現社區黨委號召和積極分子主動投身社區建設的雙向奔赴。通過理念轉變、身份轉變、行動轉變搭建“愛心橋”,先行賦予紅、藍、綠、灰四類志願者身份,不斷壯大志願者隊伍、提升志願者的能力和素質,志願者年齡橫跨 3 歲~83 歲,有 100人長期參加志願活動,佔社區總人口的1/10。通過工作走近、服務靠近以及心貼近的“三近工作法”,形成社區羣眾“熱心橋”,動員所有社區羣眾積極參加社區會客議事廳和微信工作羣的互動交流,共同協商解決居民的糟心事、難心事,倡導“無事常聯繫、有事共商量、困難大家幫、鄰里一家親”的理念。特別是在接訴即辦工作中,社區黨委依靠黨員、發動羣眾用“盡心”換“安心”,用“未訴先辦”解決“矛盾隱患”,2023 年上半年,社區處理居民訴求共 129 件,未訴先辦 126 件,未訴先辦比例達 97.6%以上,接訴即辦案件 3件,佔全街道接訴即辦案件數 0.05%,問題響應率 100%,解決率 97%以上,滿意率 99%以上,形成羣眾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院、難事共解決的良好局面。
蘇州橋西社區黨委圍繞“老舊社區不是包袱,黨建引領再煥新顏;羣眾訴求不是小事,傾心盡力再解民憂;自我認可不是標準,羣眾滿意才是方向;美好橋西不是口號,共商共治共建家園”發展目標,向“橋”而行,唯“心”而治;探索完善基層羣眾自治實現途徑,在黨的領導下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傳承發展“楓橋經驗”,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街道黨工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