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浩蕩英雄氣築牢我們“新的長城”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評論員 鄭宇飛

“重慶雄起!我們贏了!”重慶森林山火數日前已撲滅,但“最燃中國式救援”仍在國內外社交媒體刷屏。挺身而出、逆火而行的英勇身姿,軍民一心、並肩戰鬥的魚水深情,深深烙印在國人記憶深處。

戰天災,守家園,共進退,這股英雄氣不僅是重慶的城市氣質,也是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特寫。山火發生後,多省消防隊伍星夜馳援,武警官兵、解放軍戰士、醫護人員等“逆行者”晝夜鏖戰。罕見的高温天氣、複雜的陡峭地形,疊加疫情的影響,大大增加了抗災難度。人火對峙關頭,更多凡人英雄挺身而出。“摩托大軍”身背竹簍保障物資運輸,男女老少爭當志願者做好後方服務,“我是黨員”“我當過兵”的請戰聲此起彼伏……沒有慌亂、沒有猶豫,只有義不容辭、只有眾志成城,這份浩蕩的英雄氣將人們凝聚起來,共同築成戰勝山火的銅牆鐵壁。

用浩蕩英雄氣築牢我們“新的長城”

山火併不罕見,在很多國家甚至年年發生,但這樣“史詩般”的抗災場景卻並不多見。有的國家連燒半年最後全靠大雨滅火,而中國則迅速集結1.4萬救災人員,用時短短几天全線撲滅明火;有的國家救援隊伍“打卡式”上班且只管“豪宅”,而中國的消防員竭力奮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堅定表示“我不能退”;有的國家災後必有物價飛漲,一片混亂中還少不了趁火打劫,在中國則是生產生活秩序異常平穩,火滅後市民第一時間上山清理了全部垃圾……迥異的表現背後,是截然不同的價值選擇。如果説西方流行的是“個人主義”“利益至上”,遇事先問關不關己,推崇的是影視劇裏的“超級英雄”,那麼中國文化則講究“利他以利己”“同舟以共濟”,我們所推崇的英雄,未必站在聚光燈下,未必有響亮的名號,很多時候以集體的形象出現、以平凡的身份出現,但正是無數的點點微光,匯成了身邊燦爛的星辰大海。

有人説,檢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力量,就是要在最危急的時刻,去看看她的人民怎麼做。而毫無疑問,中國人在危難中表現出的動員、決心和意志力,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無法比擬的。這種火熱的英雄氣,是不畏艱險、敢於鬥爭——不信邪、不怕事,絕不輕言“躺平”,亦不寄望於虛無縹緲的“諾亞方舟”,而是充滿鬥志地去克服困難、贏得勝利;是心繫故土、守衞家園——不問條件、不惜付出,不會背棄自己的家國鄉土,哪裏需要就去哪裏,需要什麼就做什麼;是守望相助、同心同向——越是危急時刻越團結,無數個“我”組成“我們”、無數個“小家”組成“大家”。

舉目世界,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歷經苦難輝煌,愈挫愈勇、愈挫愈強。究其原因,或許十分複雜,但獨特的英雄氣應該是一個精神密碼。在中華傳統文化脈絡裏,不論是神話裏補天、逐日、填海的故事,還是詩篇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立己達人、兼善天下”的格言,都承載着自強不息、家國天下的文化基因。正是得益於這份堅韌的民族品格,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泱泱古國終究從泥濘中奮起、一步一個腳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當歷史的車輪來到今天,反貧困、奔小康、鬥洪峯、戰疫情,實現偉大復興的接力棒交到了“90後”“00後”手中,而他們表現出的自信與擔當遠遠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

用浩蕩英雄氣築牢我們“新的長城”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峯。重慶山火的抗災現場,有一張照片尤其令人震撼——暗夜的重慶森林中,左邊是通紅的火線,不遠的右邊,則是一條由救援人員頭燈匯聚而成的藍線,一左一右,一個大寫的“人”字挺立在山間。這是一道“英雄長城”,也是一道“信念長城”。面對大風大浪、大災大險,沒有後退,只有衝鋒,沒有妥協,只有戰鬥,了不起的中國人,了不起的英雄氣,構成了今日中國戰勝任何風險挑戰的“基本盤”。這樣的中國讓人踏實,這樣的中國也必然會書寫更輝煌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0 字。

轉載請註明: 用浩蕩英雄氣築牢我們“新的長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