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北部小城博洛尼亞古樸典雅,靜謐安寧。在歐洲密集的都市羣中,博洛尼亞像一處歷史悠久的老宅,身居高樓林立的鬧市,卻不輕易改變。2500多年來,城市的不斷髮展並未使它擴張膨脹。古老的城牆雖有殘缺,卻依舊傲然挺立,缺損處長滿蒿草;道路兩旁的建築顯現出歷史的滄桑,磚石風化,凹陷斑斑,都是歲月匆行的足跡。
這裏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博洛尼亞大學,並一直髮展至今。“因為有挫折,人生的美好才變得充實起來”是這座名校的校訓。這句話像一位老人對青年學子的教誨,激勵他們在這裏學有所得,也激勵着這座城市的居民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每一位訪客。
博洛尼亞的美是多維的,每棟建築下的華麗柱廊是這座城市獨特的名片。柱廊由頂蓋、廊台、支柱組成,或兼有一側圍護牆,既有供人通行的實用功能,也承載了美化建築物的裝飾作用。柱廊與柱廊間彼此相通,從正頂的角度望不到天空,站在一端向遠處瞭望,具有很強的透視效果,如站在隧道一端望向另一端,近大遠小。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等不同裝飾風格的立柱多姿多彩,打破了單調的形式,更顯生機。
中世紀時,博洛尼亞有條規定:路邊修建的房屋,必須建有柱廊,並規定了柱廊的形制和高度,以便市民在廊中行走,免受日曬雨淋。往後千年,城市建設都遵循這個思路,即便歐洲其他城市受各類建築思潮影響,紛紛拆除原有柱廊,博洛尼亞人還是初心不改,堅持修建。時至今日,博洛尼亞市區內仍保有35公里長的柱廊。
市區裏幾乎所有街道都與柱廊相連,一座座柱廊託舉着古老的房舍,錯落有致。市民出門無論走多遠,都不用擔心突然颳風下雨,更不用擔心與車輛爭路。市民們不僅能在柱廊下通行,還可以在那兒買麪包、喝咖啡,去柱廊前的廣場小坐。古往今來,行走於柱廊間成了博洛尼亞人最基本的出行方式,而這源於千百年來,博洛尼亞市政府對傳統的遵循,對市民基本意願的尊重。
博洛尼亞市民擁有的尊重不止於此。走進市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博洛尼亞的標誌性雙塔。兩個不同高度的方塔比肩而立,飽經風霜雨雪,塔身已有些歪斜。這兩座塔背後還有一段傳奇故事。
1109年,博洛尼亞的阿西內利和加里森達兩大家族為爭奪城市領導權互不相讓,最後決定採用市民公決的辦法。公決決定,兩家各建造一座高塔,看誰家修得快、修得高、修得好,獲勝者就贏得城市領導權。
決定一出,加里森達家族匆匆上馬,加緊施工,結果忙中出錯,欲速不達,塔基修得不牢,高塔修到半截便開始倒塌。現存的48米塔便是由加里森達家族修建的。而阿西內利家族則按部就班,一磚一石穩步推進,一口氣修到97米高,塔內還修建了498級石階,可直通塔頂,最終獲勝。讓重質量、修得好的家族來領導自己的城市,這是博洛尼亞市民作出的選擇。
博洛尼亞城雖小,卻很精緻。漫步街頭,在拱券柱廊下,經過一幢幢老式房舍,處處感受到時光留下的痕跡。柱廊下厚厚的門板上,銅環被磨得鋥亮;腳下的水泥地也早已被磨得光滑細膩。寬敞、空曠的美麗柱廊伸向遠方,一眼望不到邊際,各種石刻雕花不時映入眼簾。我們邊欣賞邊漫步,沒過一會兒,目光又被引向遠方……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