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國工匠”許振超:改革開放的時代成就了我,就想當一個好工人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綜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靜 劉海鵬 李巖松 高廣超 趙波 許建立

產業工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共產黨員許振超就是工友們心中的榜樣。作為新時期產業工人的傑出代表,“改革先鋒”許振超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已經和國家的發展、港口的振興融為一體,也成為改革開放的時代印記。

從碼頭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對許振超和他的團隊來説,過往的榮譽是汗水鑄成的歷史,現在每天都是新的征程。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青島前灣碼頭專訪了“大國工匠”許振超,他説:“好好幹,當一個好工人,這就是我的初心,就是我這一輩子的追求”。

橋吊司機的夢想

2021年初春,乍暖還寒,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上,沒有人聲迭起,伴隨着海浪潮湧,有的是行雲流水般的生產作業。自動化橋吊高效有序地進行着集裝箱的裝卸。

“以前裝四五百個集裝箱的輪船就感覺很大了,這艘船應該是兩萬集裝箱,真是變化太大了。”71歲的許振超腰板挺直,目光如炬,望着一艘正在裝卸的巨輪感觸頗深。

1974年,許振超來到青島港成了一名碼頭工人。那時港口裝卸作業方式屬於半機械化,機械完不成的,要由碼頭工人輔助完成,不僅危險,而且勞動強度非常大。“那會兒港口工資算高的,每個月領着42塊錢的工資,每天累得倒下就能睡着。”看着碼頭上的新裝備,許振超説。

當改革的春風吹進青島港,港口提出“實幹興港”的口號,現代化建設一步步加快,機械化程度逐漸提高,碼頭工人的處境明顯改善。但是碼頭工人的安全問題,一直困擾着許振超。萬一鋼絲繩斷了,後果不堪設想。那時候,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吊車下面可以不需要人工。

上世紀80年代,許振超在專業刊物上看到國際上興起了新的集裝箱裝卸運輸方式,這讓他十分欣喜,也成為一顆這種子深深地埋進了他的心裏,“我就是期盼着這一天早點到來,圓我的橋吊夢”。

經歷了焦急等待,許振超終於在1982年等到了“青島要成立專業的集裝箱公司”的好消息。他説:“我鉚足了勁,到處打聽這個地方要什麼人,當時就想去開大橋吊,確實充滿了夢想。”再談起當年,許振超彷彿又回到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

為了成為一名橋吊司機,他開始摸索着學習。自從參加工作,他就一直對機械和電路有着特殊的愛好。比如,一整個吊車的電路控制原理圖,他都能默寫下來,並且沒有任何差錯。

他深知“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總是隨身攜帶筆記本和英漢小詞典,還專門找力學的書研究學習,擠出一切時間加緊練習。

1984年,青島港組建集裝箱公司,許振超憑藉過硬的技能,和對設備理論的熟知,被選為第一批橋吊司機。“圓了我的橋吊夢,也圓了我好多年一直對吊車下面無人的期盼。”許振超説。

“許隊”的改革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碼頭,橋吊司機肖琛欽操作着各種“機關”,讓橋吊伸出鋼鐵手臂,進行着集裝箱的裝卸。肖琛欽從2007年來到青島港,跟着許振超學習橋吊,到現在已經工作13年了,他曾在技術“大比武”中獲得第一名。

肖琛欽説:“許師傅是我們的隊長,也是我們的偶像。”走在港口的路上,工人們親切地喊着許振超:“許隊!”

1993年,許振超當上了橋吊隊隊長。這對於許振超來説,是一次巨大的全方面的考驗。也正是因為當上了隊長,許振超覺得應該想辦法帶領職工隊伍,成為新時代的碼頭工人,擺脱大老粗的形象,讓社會上談起碼頭工人可以豎起大拇指,“我們是碼頭的主人,碼頭的主人應該在社會上有一個良好的形象。”

要改變形象,從哪兒着手呢?許振超當時想,形象總有一些承載的方式,比如改變作業線上叮鈴哐啷的無序的噪音。如果説把集裝箱吊起來就是一個橋吊司機,許振超認為這個標準太低。

“我覺得一個優秀的司機,一個標準的司機,一個合格的司機,在工作中應該是專注的,聚精會神的,操作過程讓人看起來非常流暢,非常優美。”這是許振超心中的橋吊司機該有的樣子。

工作中,許振超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將自己的技能推廣到全隊。於是,他大刀闊斧改革,規範操作行為、工作作風,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標準,並且提出了“無聲響操作”的要求。

無聲響操作,前無依據,那就去“創造”實際案例。許振超提出了“穩、準、輕、快”的目標,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他深思熟慮的。“穩,就是吊集裝箱別像喝醉的醉漢一樣搖搖晃晃;準,就是吊起來集裝箱就允許一下,不允許第二下;輕,就是吊起集裝箱輕拿輕放;快,就是效率。”在這個基礎上,他又提出了“兩點一線”的操作原理。這種標準在當時,幾乎可以説是非常嚴苛的。

要改變已經形成的習慣,無疑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面對不同的聲音,許振超咬牙堅持,他覺得總有一天會看到成效的。隨着新工作方法的推行,實踐逐漸常態化,噪音在減少,事故率在下降,機械損傷在下降,效率逐步在提高,懶散的工作態度在改善,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在養成。

一場場的“漂亮仗”

上世紀90年代,遠洋集裝箱航運快速發展。當得知有幾條重要航線要在青島港開了,許振超便意識到這對青島港和碼頭工人都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我們要憑自己安全高效的技能體現自己的實力,這不僅僅關係到我們自己,關係到港口,也關係到國家。”對於衝在一線的橋吊隊,許振超對隊員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練好自己的技能,保養好設備,時刻接受任務和挑戰,否則信譽就會受損。

1997年,一艘裝滿劇毒化工危險品的貨船來到青島港,危險程度極高,此前經過幾個港口都不敢接這個活兒。而許振超決定接下這個重任。

“我知道其中的利害,操作過程一定要謹慎,絕對不能有任何差池。”當裝有化工危險品的集裝箱被被安全、高效得卸下來,現場很多人驚訝怎麼就“悄無聲息”地幹完了。許振超自豪地説:“無聲響操作嘛。”人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誇讚“青島港碼頭工人真了不起!”

遠洋航線對裝卸時間要求非常高。“有一條航線,當時給我們的時間是6至8個小時,如果完不成,人家立馬開船走,那麼就意味着我們會喪失這份機會。”許振超仍然記得當時貨船非常大,第一個航次要求8小時,他們在6小時幹完了;第二艘船要求8小時,他們5小時幹完了;第三條船,裝卸過程卻出現了問題。當時一名橋吊司機操作不慎,集裝箱被卡住。在緊急處理好故障後,他們仍然在8小時內完成了裝卸任務。

連續做了三個航次以後,青島港打出了“漂亮”的口碑和影響力,這條航線也被評為“精品航線”。許振超再次講起這段故事時,臉上寫滿了驕傲與喜悦。

這些工作和成績,將新時期碼頭工人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實為了這條新開的航線,隊員們在背後已經連續備戰三個月。這不是一次“臨場發揮”,而是做足了“預案”和準備。就連維修人員也提出了口號:“出現故障半小時解決,壓縮為十五分鐘解決”。令許振超欣慰的是,隊員們有了主人翁意識,對工作充滿了激情,他們用行動證明這支隊伍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碼頭”的新使命

“幹就幹第一,爭就爭一流。”這是許振超的座右銘。有了之前的積澱,他帶領團隊先後八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創造享譽全球的“振超效率”。

1994年,許振超正式入黨。其實,入黨之前,他也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多,做得不夠好。“入黨以後,對我的工作更是一個鞭策。無論走到哪裏,時刻提醒自己是黨員,時刻提醒自己代表着黨員隊伍,腳踏實地把工作幹好,是一個黨員應有的自覺。”許振超説。

對工人命運的強烈關注,特別是技術工人的素質提升,貫穿着許振超的整個職業生涯。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今年許振超再次“上會”,帶來的仍然是與改革技術工人培訓理念、內容的建議。許振超強調,技術工人的培訓提升事關國運,“必須把職業道德的相關內容融入培訓全過程,使培訓出來的技術工人能有一種職業精神,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此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在許振超看來,這是他的新使命。

如今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拉開國內建設全自動化碼頭序幕,創造了世界集裝箱碼頭行業一個又一個奇蹟。看着港口的新變化,許振超説,時代催着我學,催着我進步,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成就了我,更成就了我們工人。

長期堅守,不斷創新,許振超這位樸實的“老碼頭”,用自己的實踐,寫下“振超精神”,為工匠精神注入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