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表熱議新時代首都發展中的高校力量

黨代表熱議新時代首都發展中的高校力量

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期間,在教育領域的分團會議上,高校黨代表們聚焦報告中的關鍵句、關鍵詞,圍繞新時代首都發展中的高校力量,和同團代表們進行了深度討論。

黨代表熱議新時代首都發展中的高校力量

6月29日,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期間,教育領域的分團會議上,高校黨代表們聚焦報告進行深度討論。 新京報記者侯少卿 攝

培養具有大國情懷、大國責任和世界格局的時代新人

多位高校黨代表聚焦“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具有大國情懷、大國責任和世界格局的時代新人”的話題。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認為,教育發展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要為這個目標不懈奮鬥。“作為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要在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上走在前、做表率。”張東剛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將始終堅守“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走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要在傳承紅色基因、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上,走在前、做表率。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包麗穎表示,過去的五年,也是全市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的五年,目前關鍵任務指標基本落地,四梁八柱架構基本形成。未來五年,包麗穎建議深刻總結五年來北京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經驗,進一步深化立德樹人的“北京模式”。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研究“強國一代”的新內涵。

具體而言,包麗穎建議進一步完善貫通高水平人才培養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健全高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大力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建設精品課程,構建以思政課為核心,以素質教育課程為滋養、以示範性專業課為輻射的課程思政格局,做到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進一步強化育人資源集聚,不斷推動將思政教育內嵌到人才培養體系,打造精準思政、特色思政的“北京樣板”。

服務國家重大活動 高校貢獻“紅色力量”

北京印刷學院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新營介紹了學校打造“紅色印刷”黨建品牌、致力於服務國家重大活動方面的情況。他表示,該校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慶祝大會秩序冊設計、志願者服務紀念標識設計、聯歡晚會多媒體視效設計,建黨100週年慶祝活動城市志願服務視覺形象系統設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手冊創意設計工藝製作、多媒體視效創意製作、數字水墨動畫設計、視效圖案製作、城市志願者視覺形象系統設計等重大設計任務。

在致力於服務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方面,王新營介紹,學校積極做好北京國際設計周、中國設計節、北京文創大賽等活動的組織和參賽參展工作。承擔的北京重點出版項目《北京紅色設計》《北京紅色出版》等列入《北京紅色文化叢書》,成為2021年北京黨史學習教育推薦教材。完成中軸線申遺數字化保護開發、國家大劇院系列文創產品開發、“新大興、新國門”形象設計等,牽頭成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出版研究院、時尚產業學院,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現出行業特色校服務首都發展應有的能力和擔當。

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做好冬奧後文章,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圍繞這一關鍵內容討論。他表示,這是首都這座“雙奧之城”給學校的重大發展機遇。該校將堅持“高水平、小而精、國際化、服務型”的辦學定位,“體醫工”融合創新特色發展的辦學思路,突出“體育教育、奧林匹克教育、體育人工智能、體醫融合、文化與新聞傳播、冰雪運動”六大辦學特色,充分發揮“國際奧林匹克教育研究推廣的國家隊”“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主力軍”“體育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以及“首都國際交往中心重要舞台”作用,努力打造國際奧林匹克研究推廣的國家隊、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主力軍、體育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融合發展的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和世界一流奧林匹克學院。

以高質量人才培養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在高質量人才培養方面,多位代表談到了如何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話題。

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徐坤認為,現在提出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目標,正逢其時。但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信息通信技術迭代速度快,當前存在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脱節現象。建議北京市加大對國家戰略、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急需專業建設和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加強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發揮制度優勢,統籌北京市政策資源,聚焦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用活土地、資金政策,調動高校和企業積極性,建設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相協同,教師、學生、企業研發團隊相聚集,人才、技術、產業同孵化的政產學研一體化平台或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特區。通過有組織科研實現有組織的人才培養,服務北京社會經濟發展。

此外,徐坤建議,在京部屬高校之間或者部屬高校與市屬高校之間進行錯位匹配,協同發展。緊密結合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與數字經濟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推動高校優勢特色學科強強聯合,催生新的學科專業,培養引領支撐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層次人才。比如北京郵電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正在進行有益的嘗試。“也希望市裏引導高校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激發協同創新活力。”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黨委書記、北京中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停表示,高等院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還是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均發揮着重要作用,也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黨中央賦予北京的重要戰略任務。作為在京高校代表,我們應當主動服務、深度參與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在京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王停介紹,北中醫在“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的臨牀和基礎研究”,“中藥創新藥和中藥經典名方研發”,“數字化和定量化中醫診療技術研製”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8 字。

轉載請註明: 黨代表熱議新時代首都發展中的高校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