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媒:中國證明了其對非洲的承諾

非媒:中國證明了其對非洲的承諾

烏干達《獨立報》4月9日文章,原題:深入理解非洲的中國戰略

2012年1月,亞的斯亞貝巴陽光燦爛,時任非盟輪值主席國赤道幾內亞總統姆巴索戈和其他領導人為新的非盟總部揭幕。非盟總部成為非洲民族主義、自豪感和團結的象徵,但出資建造它的不是通常的前殖民國家如英國、法國,而是新來者中國。

中國在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儘管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到處可見,但非洲的主要問題是:非洲的中國戰略是什麼?非洲如何從中國的非洲戰略中獲得回報,使北京提倡的雙贏夥伴關係成為可能?

我們有必要了解這種關係的歷史背景。1964年1月11日,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抵達加納首都阿克拉進行國事訪問。那次訪問前,加納領導人恩克魯瑪在一次政變中受傷。周總理堅持並兑現了訪問加納的承諾。這一姿態不僅令加納人感動,而且據許多分析家説,也彰顯了中國當時對非洲的承諾。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非洲大陸的一個轉型期。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以及西方侵略的受害者,中國在非洲的鬥爭中以可信賴的夥伴形象出現。當非洲左翼領導人需要建設援助,但被(西方國家)拒絕時,中國主動提供幫助,最好的例子是坦贊鐵路的修建。

中國對非洲的理解非西方所能及。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每當非洲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西方國家尋求財政援助時,它們提供的貸款都帶有附加條件。它們呼應了一些人的新殖民主義情緒。貸款限定了資金的使用方式和要求,如引入多黨政治、快速私有化、促進人權和婦女解放,還有相對較高的償還利率。這些條件原本用意是好的,但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的非洲除了衞生和教育之外,最需要的是快速的基礎設施發展以刺激經濟增長,而中國在西方無法做到的情況下愉快地填補了這個空白。

中國政府通過其進出口銀行資助了非洲的各種基礎設施項目,這又促進了非洲大陸的快速經濟增長,(2000年至2015年)全球10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有6個在非洲大陸,埃塞俄比亞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中國的援助遵循其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此外還有很長的還款期。這對許多非洲領導人來説無疑是好事。

2018年3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問非洲時,警告非洲國家不要掉入中國的債務陷阱。“掉入債務陷阱”是許多觀察家強調的中國對發展中國家財政援助的弊端的説辭。諷刺的是,這種説法是由西方國家推動的,而他們的貸款加上結構調整政策,與中國的貸款相比,對非洲領導人沒有吸引力。

按照官方説法,中國在非洲的戰略是合作共贏,通過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中國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中國過去60年的行動證明了其對非洲的承諾所言非虛,其財政援助達到甚至超過了西方大國的水平。中國在非洲的行動還給其他全球大國提了醒,讓它們認真對待非洲,讓全世界更加關注這個被遺忘的大陸。(作者約翰·保羅·魯加巴為烏干達發展觀察中心研究員,陳俊安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7 字。

轉載請註明: 非媒:中國證明了其對非洲的承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