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檔案修復工作室搶救各類資料近63萬頁

公安局檔案修復工作室搶救各類資料近63萬頁

在北京市公安局辦公室檔案處裏,有一間面積不足60平方米左右的安靜小天地,一件硃紅色的裱糊大案,一面承載希望的“紙牆”,一羣兢兢業業的修復師和一摞摞封存近百年的案卷。北京市公安局辦公室檔案處民警朱警官是如今檔案修復工作室的技術帶頭人。他説,這張硃紅色的大案,是按照故宮修復標準制作的。

劉雪立是北京市公安局檔案修復工作室的一名修復師,在修復室幹了13年。對於她來説,工作的每時每刻都是在一絲不苟中度過的,修復的每一個步驟都要做得完美無缺。採訪中,北青報記者看到,劉雪立穿着工作服,勾着腰,用竹片刀挑起泡過水的檔案,輕輕剝離分頁,刷上漿糊,紙張完整處她用排刷快速刷過,破碎的地方換上小毛筆慢慢蘸濕。刷漿完成後,她捻下一小片和檔案紙同色的宣紙,再用鑷子夾起,蘸上漿糊,將檔案上的小洞一一粘補,一點點把補紙的邊緣摘掉。這個過程中,每隔幾秒鐘就用噴壺在檔案上噴水,以保持濕度,並讓字跡逐漸清晰顯現。純手工修復一頁檔案一般需要刷漿、補殘缺、上覆褙紙、棕刷排實等20道工序。如果檔案受損程度輕,劉雪立一天要修復近28張檔案,遇上“毛病”特別多的,僅是將粘黏的檔案分頁、補上洞,就需要近一個小時。“所有的修補工作都完成後,就可以上牆去繃着,經過幾天時間,檔案就會幹透,變得非常平整,然後我們再裝訂成冊。”據介紹,牆板是借鑑故宮博物院的特殊工藝製成,木板鏤空的部分糊上20多層宣紙,組成平整的牆面,更透氣、便於風乾。

北京市公安局檔案修復工作室於2001年9月正式成立,承擔對北京市公安局辦公室檔案處館藏民國時期北京地區户籍底票的搶救修復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檔案修復工作室已搶救修復包括民國時期北京地區户籍底票在內的各類檔案資料6100餘卷(冊)、近63萬頁。這些檔案在幫助人民羣眾查證親屬關係、查找親人、辦理落户、退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案例

用修復底票幫老人找到50年前被送養的妹妹

儘管老底票上記載的內容只是基本的户籍信息,但這隻言片語卻體現着“我是誰,從哪來”這些關乎一個人身份的重要信息,更是親情與血緣的承載。

幾年前,北京西城區豐盛派出所的民警曾經接待過一位來尋親的老先生。50多年前,王先生的父親由於家裏困難,不得已將剛出生3個月的小妹妹送了人。父母去世後,他作為家裏的大哥,總惦記着找到妹妹。

王先生帶着50多年前的地址求助派出所。民警據此從檔案室裏翻出了王先生一家的老底票。上面清楚地記載着小妹的身份情況:何時遷出,遷往何處。

原來,收養她的那户人家也住在豐盛轄區,民警又調出收養人家的底票,發現這家人只有一個孩子,而且上面清楚記錄着“抱養”。

循着這條線索,民警費盡心思,找到了王先生小妹現在的聯繫方式。

過了半個多月,王先生的小妹來到派出所,民警用一張張底票還原了她的生活軌跡,最終,她答應與哥哥相見。

相見時,王先生激動地説,“妹妹終於見我了,真是了了一樁夙願……”

本組文/本報記者王浩雄實習生羅艾敏

攝影/本報記者王浩雄

統籌/孫慧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3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安局檔案修復工作室搶救各類資料近63萬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