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製品廠的招牌變成了電影膠片的模型——幾年前還飄着肉香的通州台湖鋪外路,因為一家老廠房的華麗轉型,如今變得“墨香”十足。
攤開地圖,台湖的交通優勢格外明顯。緊鄰京哈高速的絕佳位置,曾讓這裏集聚了一批製造企業,其中不少都是耗能高、用水多的行業。
台湖公園 資料圖 攝:杜智廣
19年前,雙益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廣瑞也是看中了台湖的位置,把車間設在這裏,主要生產加工肉製品。生意格外紅火,5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從早忙到晚。
改變發生在2016年。當時,區裏組織企業家開會,主題就是“一般製造業疏解”。劉廣瑞創辦的肉製品廠被劃入疏解的範圍內。回到家裏,他冥思苦想了好幾天,最後拍板決定主動疏解:“再不轉型就是死路一條!”
把一個運營了十幾年的廠子關了、把一直賺錢的買賣停了,擱誰心裏都不太樂意。但他有自己的想法:“食品生產基地旁邊就是蕭太后河,我真是看着這條河一天天暗淡下來,心裏挺不是滋味兒的,不能富了自己卻把好環境搭進去。”
然而,對於這位幾十年來都紮在食品行業的老將而言,轉型又是何其困難!
當時,台湖開始謀劃打造“演藝小鎮”,這讓劉廣瑞敲定了轉型的方向。肉製品廠佔地面積約73畝,恰好位於通州區台湖創業園區,距離正在建設的環球主題公園僅一公里,文旅資源優勢也格外明顯。
一年後,規劃敲定,他主動拆除了生產設備,把生產廠區轉變為文創園區,以老舊生產廠房和辦公樓為基礎進行再設計與改造,過去的加工車間等老廠房悉數“變身”,曾經的肉製品加工車間徹底變了模樣,已經建起來1500平方米排練廳及劇場,8000平方米攝影棚,18000平方米的創意中心,用於文創及科技類企業辦公空間,1200平方米的眾創空間,提供作品創作及項目孵化等服務,還有7500平方米電視節目製作中心及影視後期製作機房等配套空間。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艾特家族影視公司、北京心靈之聲殘疾人藝術團……轉型以來,園區已經陸續引進了影視、戲劇、多媒體、非遺文化、原創設計等文化原創項目,匯聚了專業影視演藝人才及企業,形成通州影視演藝文化資源共享平台。
目前,雙益發文創園累計入駐企業60餘家,其中50家都是文化企業,涵蓋演藝團體、戲劇創作、影視拍攝、非遺文化創新、設計及文創等領域,已形成以演藝影視製作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針對一些重點項目,文創園也將與藝人進行合作,共同開發,未來也能增加文創園的收益,徹底實現向文創產業的轉型。
“雖然轉型初期經歷了陣痛期,但這三年多數空間已完成升級,企業越來越多,收益也越來越好,事實證明這條路我們走對了!”如今變成雙益發文創園董事長的劉廣瑞計劃着,園區還要為影視戲劇演藝企業提供空間及資源對接服務,為入駐企業搭建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平台,為台湖演藝小鎮引進更多演藝機構、藝術家,繁榮演藝旅遊市場。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 曹政
流程編輯:u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