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他生於亂世,被洋父母遺棄在了中國。

一對中國夫婦將他收養,教導他不要忘記這片土地的養育之恩。

他發奮讀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地質大學,主動加入援疆隊伍。

勘察煤田,踏遍高山大漠,他紮根新疆,一干就是60年。

他把中國稱為“祖國”,祖國給了他生命,他便將整個生命,都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來。

他就是中國地質學的泰斗級人物——李憶祖。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他的人生,究竟有多精彩?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白人嬰兒在天津的一家教會醫院出生了。

他是不幸的,他的父母棄他而去,沒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就連國籍都是一片空白。

他又是幸運的,一對善良的中國夫婦——李端甫、趙秀珍——收養了他,把他帶回北京,對他視同己出。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 1938年,不到一歲的李憶祖被養母抱着在家中留影

他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李憶祖,希望他不要忘了養育他的這片土地。

但很快,戰爭形勢變得嚴峻。李憶祖“洋娃娃”的長相,給他和這個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危險,一家人整日過得提心吊膽。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 4歲的李憶祖

即使如此,養父母也從來沒有想過拋棄這個孩子,而是將他送到山東老家,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

鄉下民風淳樸,李憶祖不用再擔心受到迫害,他在那裏安全快樂地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感恩的種子,悄然在李憶祖的心裏生根發芽了。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抗戰勝利後,養父母將李憶祖接回北京,李憶祖開始了求學之路。

高挺的鼻樑,深陷的眼窩,這副純正的西方面孔,讓他遭到了同學們異樣的目光。他在同齡人的眼中是一個異類,常常受到孤立和排擠,他因此變得內向和自卑。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 1962年,和李憶祖(二排左二)一同進疆的北京地質學院的同學在烏魯木齊紅山頂合影留念

養母察覺到李憶祖的變化,告訴他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人,勇於面對質疑,活出男子漢該有的樣子!

養母的鼓勵成了他精神上堅固的後盾,他勇敢起來,每當遇到不友善的嘲弄,他都會大聲反駁:“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 圖片來源:《奇幻科學村》

“我是中國人”——這句話,直到現在李憶祖還時常掛在嘴邊。

他介意別人叫他“老外”,並多次在公眾場合強調自己是中華兒女,他解釋説:

“養父給我起名李憶祖。小時候,有一個外國老太太想領養我,養母沒捨得給。

儘管我是外國人的後代,卻有一顆永遠不會改變的中國心。養父母就是我的親人,我怎麼可能是‘老外’呢?”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1961年,李憶祖從北京地質學院畢業。這所學院是建國初期成立的八大學院之一,是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成績優異的他,被分配在北京工作,這讓很多人豔羨不已。

名校的學歷,穩定的工作,良好的生活條件,他未來的人生應是一片坦途。然而他卻兩次打報告,堅決要求去支援新疆建設。

那時的新疆荒涼而貧瘠,條件非常艱苦,很多人對他的做法表示不解,甚至有人惡意揣測,認為他這個“外裔”,一定對祖國和人民懷有“異心”。

面對這些質疑,李憶祖坦然應對: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對於李憶祖的決定,養母既感到欣慰,又十分不捨。她當然希望兒子能夠留在北京,但她又深深地明白,兒子的選擇是正確的。

她告訴李憶祖不要有後顧之憂,年輕人有自己的志向,願意報效祖國,是件好事。

多年之後,李憶祖才知道,自己走後,母親大病了一場。

正所謂忠孝不能兩全,李憶祖如今提起這段往事,眼圈仍有些微紅。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李憶祖被分配到自治區煤炭工業管理局一五六煤田地質隊,從事煤炭地質普查工作。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大學生就搞特殊化,也沒有因為自己過慣了城市的生活,就對艱苦的工作環境有一句怨言。

他與工人們一道,攀登高山雪嶺、跋涉荒漠戈壁,從吉木乃到青河,從準噶爾到塔里木,他踏遍天山南北,足跡遍佈了新疆的大部地區。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風餐露宿,是他慣常的生活狀態,有時候出一次野外,就要歷時一年之久。

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20多年。

20多年間,新疆的地質資料逐漸拓印在了李憶祖的腦海裏,他也從昔日那個一腔熱血的大學生,成長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地質學專家。

真正從一線摸爬滾打出來,他實踐經驗豐富,對新疆的地質信息、礦產資源如數家珍,被譽為新疆地質勘測的“活地圖”。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他有過多次調離新疆的機會,但都被他拒絕了。

對他而言,新疆是他的第二故鄉,雄渾的大山和廣闊的大漠震撼着他的靈魂,旖旎的自然風光更令他流連忘返。

他説,新疆的好人太多,善良的、心存關懷的人也太多,他對這裏有着發自內心的熱愛。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憶祖的身體大不如前,不得不退居二線。

他調到156隊子校、煤炭廳子校(現為烏魯木齊四十一中)擔任校長,後又調到烏魯木齊市教育局工作,直至1998年退休。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退休後的李憶祖也沒有閒着,而是從事起了“關心下一代”的工作。

在烏魯木齊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他擔任副秘書長一職,又被聘為自治區科協科技講師團講師、新疆科技大講堂專家組成員,踏上了義務講學之路。

於是,在地質學家和地質工程師的身份之外,他又多了另外一個身份——科普作家。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他的課生動有趣,內容囊括天文、地理、環境等諸多方面,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為了使工作開展得與時俱進,他自費購買了錄像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等設備,下載打印了許多資料製成課件,在當時電腦未被普及的年代,課件中新鮮的內容,讓學生們深深陶醉其中。

近20年間,他輾轉新疆50多個縣市,舉辦了近800場義務講座,聽眾37萬餘人,編寫了超過80萬字的講稿,三次獲得國家教育部獎勵。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他將畢生積累下來的知識財富,以這樣的方式,播撒在新疆的每一寸土地上。與此一併傳播的,還有他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無止無休的愛國熱情。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2011年,中央電視台《地理·中國》節目攝製組進入新疆拍攝。

作為地質學的權威專家,李憶祖在專業性方面,無疑是指導拍攝的最佳人選。

但是,此時的他已是一位70多歲白髮蒼蒼的老人,這讓攝製組擔心高強度的拍攝工作,會讓他的身體支撐不住。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李憶祖卻説:“拍下這些美景,不單中國能看到,世界也能看到。我特別想把一個真實的、美麗的新疆介紹給祖國,介紹給全世界。”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投入到了拍攝活動中,整整三年零三個月。

賽里木湖、魔鬼城、火焰山、冰川奇谷……他翻山越嶺,帶領攝製組,走遍新疆的艱險奇美之地。

他從佈滿碎石的羊腸小道上走過,身邊是萬丈懸崖,不時有山石滾落;他拄着登山杖一步步下到4000米深的冰川穀底,雙腳都已麻木;他精疲力竭,被人抱着才能上馬,但騎上馬後又是一往無前……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當紀錄片播放出來時,李憶祖看着畫面中的自己,忍不住笑道:“這個老傢伙啊,一定是瘋了!”

時至今日,83歲高齡的李憶祖,仍然活躍在教育一線。

他在新疆堅守了整整60年,為祖國奉獻了整個青春。

他為此感到驕傲和滿足:

他用實際行動,報答着養父母和國家的養育之恩,也正將這份愛國的熱情,傳遞給他的每一個學生。

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李憶祖用一生,反哺生他養他的祖國,可謂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點個【關注】,為他點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2 字。

轉載請註明: 白人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多年後成頂尖科學家: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