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駐華大使帕利塔·科霍納近照。
海外網 謝 明攝
“我和中國的故事,可以聊一整個下午。”斯里蘭卡駐華大使帕利塔·科霍納日前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擔任斯里蘭卡常駐聯合國代表的經歷,讓科霍納和中國外交官在國際合作中結下深厚友誼。
赴中國當大使,科霍納既有與老朋友重逢的喜悦,也有結識新朋友的興奮。對剛剛開啓駐華生涯的科霍納而言,未來在中國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所有沒去過的中國城市,我都想走一走、看一看。”
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送上祝福
談及對中國的印象,科霍納説:“到中國當大使前,我來過北京很多次。每次到訪,這座城市都讓我驚喜,我都會發現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市天際線像科幻電影場景。”
正式赴華就任後,一個個中國故事為科霍納打開了深入瞭解中國發展奇蹟的大門。他表示,世界很多地區面臨貧困、識字率低、技術不足、營養不良和疾病等挑戰,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成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當全球主要經濟體陷入經濟停滯時,中國不僅率先控制住疫情,中國經濟也率先實現復甦。中國巨大的市場迸發出驚人活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持續引領全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追趕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腳步。今天的中國更是成為不可忽視的科技力量,中國是5G技術發展的領導者,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標誌中國航天科技的新跨越。
科霍納自1992年聯合國氣候環境與發展大會舉行時就開始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工作,他對中國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尤為讚賞。科霍納説:“中國宣佈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將是一個非凡成就。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巨大生存挑戰,應該立即着手解決這個問題。”
細數中國發展的不平凡成就,科霍納表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發展的領導力量。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我最近剛讀到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效率表示非常滿意。我在中國看到的情況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科霍納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送上祝福,並表示希望未來斯里蘭卡和中國共產黨建立更密切的友好關係。
“中國是最有潛力的市場”
“搭乘中國發展的東風,斯里蘭卡將受益匪淺。”科霍納這番感慨背後,有一段鐫刻在兩國友好交往史上的難忘記憶。斯里蘭卡2009年結束內亂後,亟需國際社會伸出援手。在大多數國家保持沉默或觀望時,中國全方位深度參與斯里蘭卡戰後重建,幫助斯里蘭卡發展。
科霍納表示,對斯里蘭卡而言,“中國是最有潛力的市場。”2010年至2020年,斯里蘭卡對華出口的紅茶從100萬公斤增至1450萬公斤,是兩國貿易迅猛發展的一項標誌性成果。中國已經明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意味着中國的中等收入羣體將進一步擴大並帶來消費能力的增長,這會為斯里蘭卡的產品提供巨大的市場機遇,包括寶石、香料、椰子製品等。斯里蘭卡正在努力提高商品質量及包裝技術,面向中國市場需求及標準“定製”出口商品,希望更多斯里蘭卡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豐碩成果,讓科霍納更加看好中國機遇。由中企承建的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全線貫通,使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著名旅遊城市高勒以及漢班託塔、馬特拉等4個主要大城市實現高速公路連接,過去需要花費7個小時的路程縮短到2個半小時;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建成投入運營後,結束了斯里蘭卡頻繁斷電的歷史,便利了人民生活;科倫坡港口城、漢班託塔綜合發展項目更是有望成為經濟騰飛的新引擎……科霍納評價説:“‘一帶一路’可能會對包括斯里蘭卡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產生變革性影響。”
“到斯里蘭卡享受陽光沙灘”
中斯之間的相互支持在世紀疫情的考驗中愈加堅定。斯里蘭卡是中國援助新冠肺炎疫苗的首批國家之一,科霍納讚賞中國將新冠肺炎疫苗作為國際公共產品。“我們非常感謝中國向斯里蘭卡提供疫苗。”科霍納説,“疫情是全球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
如何在“後疫情時代”不斷開拓合作新途徑新領域,是科霍納當前最大的關切。兩國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史藴藏着拓展雙邊合作的無限可能。“在今天的斯里蘭卡,人們仍在講述中國東晉高僧法顯的故事,考古學家也不時挖掘出中國古代的錢幣等文物,這都説明兩國曆史上人文交流非常密切。”科霍納希望,人文交流的紐帶將兩國人民的心拉得更近。
“歡迎更多中國遊客走進斯里蘭卡。”科霍納認為,旅遊是加強兩國人民相互瞭解的直接方式,“期待中國遊客到斯里蘭卡享受陽光沙灘,和大象鯨魚海豚親密接觸,在古老廟宇中感悟深邃的佛教文化,品嚐正宗錫蘭紅茶,感受斯里蘭卡人的微笑和友好。”
科霍納期待旅遊成為斯中合作的新亮點。他説,旅遊業是斯里蘭卡的支柱產業之一,上百萬斯里蘭卡人從事旅遊及相關行業。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出境遊客源國,中國遊客的腳步遍佈世界,希望斯里蘭卡未來也能成為中國遊客出境遊的熱門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