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船長
來源:米筐投資——專注金融財經研究,以宏觀視野,從宏觀政策、貨幣供給、產業結構等多維度研究全球與中國經濟,致力尋找最優全球資產配置方案,為國人資產配置保駕護航!
伴隨着混亂的2020終於結束,“十三五”時期畫上句號。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省市對未來五年的規劃也紛紛出爐。
而縱觀這些遠景目標,有三個重大信號值得關注:
1、一批省份重點強調了強省會戰略;
2、一批省內副中心城市即將崛起;
3、一批大城市開始互相抱團。
可以預見,中國未來五年的城市格局,即將迎來一個大分化的時代。
01
強省會王者歸來
高層對“強省會”的態度,是有變動過的。
2018年,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公佈,山東的濟南、青島,福建的廈門,遼寧的瀋陽和大連,黑龍江的哈爾濱,江蘇的南京等7個副省級城市,被點名批評“龍頭作用不夠”“省會作用不夠”。
但到了2020年10月,《求是》雜誌刊發重磅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其中明確提出: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從這兩次中央的表態,能明顯看出高層對27個省會城市的定位,也出現了分化。
誰需要做大做強?誰又不能一城獨大?
最近陸續公佈的各省份“十四五”規劃中,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揭曉。
山東: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廣西: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深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共建北部灣城市羣。
江西:推動南昌彰顯省會擔當、增強省會功能,打造都市圈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品質消費中心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中心,增強核心主導功能和輻射帶動能級。
貴州:支持貴陽做大,推進貴陽貴安融合發展,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
廣東: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支持廣州強化省會城市功能。
湖北: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
這其中,山東的濟南、廣西的南寧、江西的南昌、貴州的貴陽,着實都算不上強省會。這從省會城市的首位度排名上,十分清晰。
2019年27個省會城市GDP佔全省GDP比重上,銀川、長春都超過了50%,排在前兩位。
此外,西寧、哈爾濱、成都、拉薩、西安、武漢、蘭州7個城市的首位度,也都超過了30%,也算是首位度非常高的省會。
而首位度超過20%的城市還有14個之多,如長沙、杭州、瀋陽、合肥等,位居中等水平。
27個省會中只有4個城市的首位度低於20%,省會城市的作用,自然更不明顯。
上文中提出強省會戰略的貴陽佔比24.1%排在16位,南昌佔比22.6%排在18位,南寧佔比21.2%排在23位,濟南佔比13.3%排在最後一位,首位度都比較低。
造成這一局面,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弱省會的城市,還有其他經濟強市。比如山東,濟南的GDP總量不如青島,南京不及蘇州,石家莊不如唐山,廣州不及深圳。
尤其是濟南,2018年時的首位度僅僅10%,一直墊底。即便在吞併萊蕪之後,濟南超越煙台總算排到了省內老二的位置,首位度也才達到13%。
另一個特點是,中西部省份的省會城市,首位度都比較高。在前10名的城市中,除了長春、哈爾濱來自東北,其餘8個城市都來自中西部,而西部地區的城市佔了6個之多。
很明顯,經濟總量越低的省份,省會也越容易受到政策、資金的大力扶持,首位度也就越高。
而那些首位度低的省會,急需做大做強,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強省會”戰略,必須高調起來。
02
副中心城市即將崛起
有些省會的首位度不夠高,而有些省會城市的首位度卻太高了。
比如上圖中的銀川、成都、武漢、西安,一個省份中除了省會城市外,再無拿的出手的“二把手”。
於是才有了“避免‘一市獨大’”的提法,而解決辦法就是“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箇中心城市”。
注意,前提是“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
在中西部18個省區中,儘管拉薩、銀川、西寧的首位度都很高,但西藏、寧夏、青海的經濟體量實在太小,現實層面難以再扶持一個副中心城市。
細數下來,也只有陝西、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6個省份算是有條件發展副中心城市。
而在這些省份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都明確提到了建設副中心城市:
湖南:建設岳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岳陽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支持衡陽建設現代產業強市;
湖北:加強襄陽、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支持襄陽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設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
四川: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經濟總量佔比高、綜合承載能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區域帶動作用強的全省經濟副中心。
陝西:加快寶雞副中心城市和漢中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安徽: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
可以預見,一批副中心城市,即將在“十四五”時期崛起。
但副中心的建設,並非一句政策話語就能概括。
看下面這張圖:
在省會城市GDP與副中心城市GDP之比上,最低的鄭州也是洛陽的2.3倍,而最誇張的成都,是綿陽的近6倍。
副中心城市建設,必定也是一條充滿荊棘之路。
而如何做好強省會與副中心城市的平衡,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03
大城市開始抱團
除了做強做大,另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城市開始集體抱團。
這其中,最基礎的抱團形式就是省內都市圈城市抱團。
比如山東省內,12月8日,青島、煙台、濰坊、威海、日照五市組成膠東經濟圈,公開對外推介。3200萬人口、3萬億的經濟總量佔山東省的42%,不可小視。
而另一個城市——德州市,則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積極主動對接濟南,支持與濟南毗連區域融入新版省會城市規劃。
比如最近召開的第四次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常州9市參會。
其中,會議上正式吸納常州市溧陽市、金壇區加入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第一次把“手”伸到了蘇錫常範圍,擴容意圖明顯。
靠近強省會的地市,自然要主動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而遠離強省會的城市,自發抱團組成都市圈。
簡單一句話:有大腿就必須抱!趕緊抱!
除此之外,有些城市已經開始跨省跨都市圈抱團了。
12月11日,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省會簽署《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2021年合作重點事項》,明確今年的16項重點合作工作。
還有近來頗為親密的川渝雙城經濟圈,自去年1月份以來兩地已簽署200多個合作協議,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而在去年底前,95個事項實現“川渝通辦”。
也就是説,今後川渝兩地市民在辦理這些事項時,將不再受地域限制——既可選擇在本地辦,也可選擇網上通辦、異地辦理。
都市圈內拆牆在加速,跨省的中心城市也在加速抱團,“十四五”時期的開局之年,城市格局必將嶄新生變,一個大分化的時代,即將到來!
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裏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