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新碰撞測試出爐,國產低價車連5星也拿不到?
自打中保研出現以來,C-NCAP這個“盈利機構”就再度暴露在了公眾的視野裏。原本“賣星星”日子倒也好過,誰知道中保研直接連底褲也不給它留,全扯了下來。但就是這樣可以被充值,標準不如中保研嚴格的C-NCAP,還真有車拿不到五星,而且不在少數。
第三批C-NCAP測試結果出爐
11月21日,2020年第三批測試完成,原定的8款車型中理想ONE由於召回,暫時沒測。剩下的7款車型都是市面主流或者説熱度比較高的,比如寶馬3系、天籟、紅旗HS5等。按照道理來説,五星批發部並非浪得虛名,為什麼給了寶駿RM-5四星?
根據官方的表述:寶駿RM-5在乘員保護與行人保護方面不夠出色,雖然主動安全得分高於本田享域,不過很可惜總分依然偏低。其實縱觀C-NCAP歷史,拿到4星,甚至是更低分數的車型不在少數。就拿最新執行的2018標準來看,就有超過10%的車型沒拿到5星。
為了利潤放棄安全?
認真説拿到五星其實一點也不難,無非是花錢罷了,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花錢。但有些車企就是不喜歡把錢花在加強車身結構,提升安全性上。寧願花錢“公關”,比如眾所周知的某汽某眾,一年公關費完全足夠旗下車型多加兩個氣囊,還能富餘個十幾億。
從這批測試的車型中我們可以看到,RM-5是售價最低的一個。這個版本的RM-5配有1.5T發動機、主動剎車、前後雷達、自適應巡航、自動駐車、中控大屏,結合10萬元出頭的售價,還想要安全、高強度的車身結構,那確實不太可能。或者説在保證車企利潤的前提下,不太可能。説白了就是成本和利潤之間的博弈。
在C-NCAP的官網,隨手翻一翻就能看到不少車型是沒拿到5星的。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售價偏低,大多是廉價車,通常不會超過10萬元,或者將將超過10萬元。就拿捷達VS5來説,10萬元的價格,拿到大眾的1.4T、愛信的6AT,另外配置、空間也還不錯,自然沒法在安全性這些看不到的地方再下功夫、花成本了。
但其中Aion S沒拿到5星是比較意外的,這款配置指導價都17萬了,難道是都花在電池上了?
C-NCAP又要一家獨大了?
中保研自從“皓影”事件開始就沒有再出來過,按理説中保研這種公司不會被一般車企掣肘,也看不上所謂的“公關費”,不知道是不是被“約談”了,畢竟你再這麼撞下去可能全國一半的車要玩完,疫情當前這也不是個辦法。當然這種只是個人不負責任的猜測,有小道消息傳最近中保研又要重新開搞了。
中保研的測試於我們消費者而言自然是好事,但在這裏小編要給C-NCAP洗個地,雖然它是一家企業,有盈利的需求,不像中保研那樣財大氣粗,能做到絕對的公正。但無疑C-NCAP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動中國汽車安全性發展的作用。這點從不斷增強的技術標準與越來越多國內車企能“撞”出好成績就能看出來。畢竟真的花大價錢去公關,送一輛“坦克”去測試不是每家車企都會做的。
早些年C-NCAP剛出來那會兒,撞出來的成績一水兒的合資車5星,自主車大多是3星以下,1星也很常見。不信的話可以上C-NCAP的官網,按照2006年的標準搜索。之後的自主品牌逐步發展,到如今許多車型比如長城WEY、吉利領克、觀致、紅旗,不僅能在C-NCAP拿到5星,部分車型在中保研的測試中也拿到了還不錯的成績。可見自主品牌完全有能力將車的安全性提上來。
那麼還是要回到剛剛那個問題,利潤和成本之間的平衡問題。如今汽車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將大量的科技裝備上車,液晶儀表幾乎成為了標配。卻鮮有消費者注重這台車用了什麼強度的鋼材、氣囊有幾個。就像是去年折戟的帕薩特,過年那段時間加上疫情的關係,銷量慘不忍睹。但車門能站人似乎更對我們國人的胃口,現在每個月也能賣出去一萬多台,難道是因為現在買帕薩特送頭盔了嗎?
寫在最後
安全是一個看不着、摸不到的東西,車身結構使用什麼樣的材料才能保障乘員安全,幾個氣囊會起到最好的防護作用,其實汽車廠家門兒清。但為了車能賣得出去,有時候還真就是不得不降低點標準,為配置、動力、外觀造型讓路。就好比曾經的觀致,因為嫌國內測試標準太低,送到了歐洲測,拿到了E-NCAP的5星。最終的結局怎麼樣大家都知道了。
如今早已過了標配兩個氣囊,有ESP就是好車的年代,但人們的安全意識仍然不夠,很少會有消費者購車時將安全放在第一順位考慮。所以要想讓所有路上跑的車,不管高價低價都安全,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