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百日揭示了哪些真相

北京日報客户端 | 作者 徐若傑

俄烏戰事百日揭示了哪些真相

轉眼間,俄烏衝突已超百日,但仍不見任何結束跡象。武裝衝突給歐洲安全蒙上了一層陰霾,亦深刻改變着世界政治格局。對於這樣的大事變,往往需要拉長視野才能徹底看清。立足目前的時間跨度,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以下真相:

首先,冷戰思維支配下的,以爭奪勢力範圍和擠壓包圍對手為核心的大國地緣政治競爭模式,是俄烏衝突爆發的根源,也是衝突烈度一再升級的催化劑。雖然冷戰結束已逾三十載,但冷戰思維的陰魂一直在國際關係中游蕩。美國極盡挑動拱火之能事,全力推進北約“東擴”,在地緣上形成事實上的對俄“包圍”。俄羅斯的反應,是對冷戰結束後自身安全訴求被長期漠視的情緒爆發,是退無可退之下的劇烈反制。而百餘天來的膠着戰況説明,把一個大國逼到絕地的後果是可怕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北約在衝突爆發後不僅沒有反思自身過錯,反而試圖趁亂擴容,而莫斯科也在通過雙邊和多邊舉措反制北約的第六輪擴張。可以説,美國放不下對霸權的迷思,這場大國博弈就註定還將繼續。

其次,烏克蘭是被美西方利用的“棋子”和“耗材”。基於特殊地理位置,烏克蘭本應成為東西方溝通的橋樑。但2014年美西方積極策劃了烏克蘭“顏色革命”,親西方派上台執政。此後,烏克蘭對外政策發生巨大轉變,完全放棄原本奉行的東西方平衡外交,不顧一切開始了去俄羅斯化與全盤西化。本輪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積極充當美西方的軍事代理人,與俄軍進行激烈的軍事較量,更在北約峯會後,迅速改變了在土耳其會談中的“促和”傾向,轉而採取更為強硬的對俄政策。但這樣的拼命“投誠”換來了什麼?多年的發展積累毀於一旦,民眾的正常生活被徹底打破,很多人被迫淪為戰爭難民。面對戰爭僵局,一直大力挺烏制俄的美西方似乎有些厭倦了,最近已開始討論結束戰爭的潛在框架,而作為當事方的烏克蘭卻被晾在一邊。事實説明,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隊”並不能換取安全和庇佑,到頭來只能淪為犧牲品。

第三,俄烏衝突展現了新技術條件下,戰爭特徵和作戰方式的徹底變革。一方面,在俄烏衝突中,美西方動員大型科技企業和行業巨頭祭出專業領域最新技術加入對俄極限施壓系統,在軍事戰場、國際輿論、情報信息、網絡空間乃至後勤援助方面謀取主動。另一方面,俄烏衝突顛覆了傳統的低空間(海陸空)戰爭模式,美“星鏈”計劃的表現,説明戰爭的對弈已延伸進“太空+互聯網”維度。美國太空寬帶互聯網服務相關技術已初步實現軍民兩用化,這意味着傳統戰爭中的“斷網”打擊與電磁干擾失去實際價值。透過俄烏衝突能夠看到,新的技術條件下,戰爭模式和作戰理念均發生了革命性轉變。科學把握這些新型戰爭特點,某種意義上也是捍衞國家安全的需要。

各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當得到尊重和維護,這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體現的是聯合國憲章的宗旨。俄烏衝突雖然還在繼續,但終究要回到和平軌道來解決。期盼更多人能夠看清誰才是禍亂之源,堅決以真相捍衞正義,世界和平才能看到希望。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0 字。

轉載請註明: 俄烏戰事百日揭示了哪些真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