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東湖區上沙窩路城鎮居民集中安置小區。本報記者徐黎明攝
虎年春節到來之前,居住在南昌市東湖區上沙窩的陳女士一家如願以償搬進了安置小區,與陳女士一起喜遷新居的,還有該轄區500户徵遷户。這個安置小區曾經因為多種原因導致工程一度停工,而為該工程復工掃除障礙的,是我省開展的安置住房逾期交付問題專項整治活動。
整改逾期交付安置房11.4萬套
安置房是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然而安置房逾期交付等問題卻長期困擾着眾多徵遷户。作為城鎮居民集中安置小區,東湖小區的開發建設並非一帆風順,因為無法及時實現淨地交付,工程建設一度被耽擱。
為着力解決安置住房項目建設進度滯後導致逾期交房的問題,2020年9月起,我省開展為期3年的專項整治活動,省住建廳將其列入了“我為羣眾為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任務之一,通過制定整治方案,加強調度督導,強化協調聯動等措施,強力推進逾期交房問題的解決。
東湖區上沙窩安置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專項整治活動啓動後,東湖小區面臨的問題很快得到妥善解決,從而為工程的展開掃除了障礙。
郡南府是南昌市青雲譜區的一個安置房小區,2018年7月竣工並交付使用,然而由於地塊產權不明晰,無法統一為安置户辦理不動產證。
郡南府小區遭遇的難題被納入專項整治後,通過市區聯動、多部門聯報會審、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郡南府小區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去年4月,該小區完成了土地證的辦理,隨後完成了產權的首次登記,小區安置户陸續拿到了不動產證。
“拿到產證才感覺房子是自己的,幸福感滿滿。”安置户熊女士開心地説。
省住建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被徵遷羣眾早日住上期盼的新房,此次專項整治活動,全省共排查出“問題”項目248個,涉及安置住房13.2萬套。截至2021年底,已整改或基本整改11.4萬套。
創新方法實現在保護中更新
從低矮老舊、環境髒亂的城中村,到整潔美觀、配套齊全的高層住宅……隨着一棟棟安置房拔地而起,一幅幅幸福美好的安居圖在贛州市徐徐展開。
贛州素有“江南宋城”之譽。2000年以前,贛州市城區經過斷斷續續的棚户區危舊房改造,城市面貌和羣眾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但由於過去大多是插花式小規模改造,重建設輕安置,導致城市規劃區特別是老城區和城鄉接合部仍有大量棚户區亟待改造。
“這些棚户區房屋建築密度大、使用年限久,環境衞生差、設施配套不完善、安全隱患大,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的願望十分迫切。”省住建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説。
可圈可點的是,贛州市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實現了在保護中更新,羣眾居住環境大幅改善。該市改變過去開發商主導、以營利為目的改造模式,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改變過去重建設、輕安置模式,把安置補償放在第一位,引導棚改户早籤協議、早搬遷。對補償後住房仍然緊張且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徵遷家庭,直接安置保障房或發放租賃補貼,家庭子女就近入學。
數據顯示,去年,我省棚户區改造已開工11.64萬套,開工率100.4%。
據介紹,我省安置住房逾期交付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共排查出32063户未及時辦證問題,截至去年12月底已整改或基本整改31961户,整改率99.4%。此外,長期拖欠的貨幣補償款、過渡安置費、違約賠償金等問題,已於2020年12月底整治到位,累計支付款項1.65億元,惠及7285户羣眾。
已有近600萬人住上新樓房
據介紹,我省棚户區改造工作從2009年啓動,截至2020年底,累計改造214.8萬户,使近600萬人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2019年改造棚户區27.79萬套,居全國第一位;2020年改造20.42萬套,居全國第三位。去年,我省爭取棚户區改造新建(籌集)專項補助和配套資金33.1億元。
春節期間,走進吉安電廠棚改安置房項目建設施工現場,只見一棟棟外觀咖啡色的樓房拔地而起,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抓緊完成掃尾工作。
虎年農曆正月初六,在九江市前進新村五期安置房項目建設工地,儘管天氣寒冷,但施工現場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員堅守崗位,快馬加鞭趕進度。
為讓被徵遷房屋的羣眾按時住進期盼已久的安置房,我省住建部門把好設計審查、材料採購進場、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和竣工驗收“四個關口”,把安置房建設質量放在第一位,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安置房建設,真正把安置房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讓棚改羣眾不僅住上新房好房,還能感受到有新房的喜悦,回家的幸福。
一批批棚户區居民成了新業主,一個個安置區蝶變成“幸福巢”,向着幸福美好生活再出發。
王紀洪 本報記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