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多年來,民意測驗專家和專家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而《今日俄羅斯》網站近日刊登渥太華大學教授保羅·羅賓遜(Paul Robinson)的文章,引用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分析了俄羅斯人對“西方民主”的看法是如何形成和演變的。
《今日俄羅斯》報道截圖
文章稱,多年來,莫斯科的列瓦達中心(LevadaCenter)一直試圖搞清楚生活在俄羅斯的民眾的想法和感受。上週五,該中心發表了對政治體系信任度的最新研究。
被問及“你認為哪種政治制度最好”時,只有16%的人回答“西式民主”。而“當前的體制”得票稍高,為18%,但高達49%的人表示他們更喜歡“蘇聯體制,就像我們在1990年代之前那樣”。這是有記錄以來俄羅斯民調中支持蘇聯體制的最高佔比,高於2016年1月那次調查的37%。
作者稱,對現行制度的支持率較低,但與過去十年記錄的平均水平相當,並且高於列瓦達1996年開始進行這項調查時記錄的個位數數字。相比之下,那些傾向於“西式民主”俄羅斯人的比例在同一時期顯著下降,從1990年代後期的30%左右下降到今天的18%。
對結果的一種解釋可能是年齡問題:老年人懷念他們在蘇聯時期逝去的青春,而年輕人更親西方並支持“西式民主”。
這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根據列瓦達中心的民意調查,18-24歲的人中只有30%支持恢復蘇聯式的體制,而55歲或以上的人中有62%支持。相比之下,32%的年輕人支持“西式民主”,而年長的俄國人中只有9%支持。
但作者指出,西方人不要高興得那麼早,別看熱愛蘇聯、對西方態度消極的是55歲以上的民眾,但他們正是30年前年輕時走上街頭抗議蘇共並支持葉利欽的同一羣人。
文章指出,換句話説,許多懷念蘇聯、抨擊西方、憎恨“西式民主”的人,本身曾經是狂熱的親西方自由主義者。一路走來,他們被現實“上了一課”。作者認為,不能保證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今天的年輕人身上——也就是在多年後,會像當年渴求“西式民主”一樣傾向於蘇聯式的政府。
作者指出,俄羅斯人作為一個整體並不太喜歡他們的體制,但與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不同,當他們看待西方時,沒有看到值得效仿的東西。因此,他們轉向所知道的唯一其他模式——蘇聯——作為一種“以上都不是”的選擇。
換句話説,俄羅斯的反政府情緒並沒有轉化為親西方的情緒,更不用説接受西方模式了。這可以從列瓦達中心提出的另一個問題的答案中看出,該問題涉及俄羅斯人首選的經濟體系。只有24%表示他們的理想是“以私有財產和市場關係為基礎”的經濟,而62%表示他們更喜歡“建立在國家計劃和再分配基礎上”的經濟。
同樣,這與25年前大不相同。1996年,48%的受訪者贊成“私有財產和市場關係”,只有29%支持“國家計劃和再分配”。顯然,自由市場自由主義不像以前那麼流行了。
作者稱,親西方的俄羅斯人對此毫無辦法,唯一可能的安慰來源是民調裏另一個問題的答案,該問題詢問俄羅斯人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怎樣的國家:a)“一個其他國家尊重的大國”,或b)“一個生活水平高,但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66%的人投票支持選項b),只有32%的人支持選項a)。與2014年3月克里米亞入俄後的情況相比有所不同,當時俄羅斯人回答得比較平均,47%支持b),48%支持a)。
可以説,這表明所謂“俄羅斯之春”的熱情已經消退,而將這種愛國情緒視為現任政府重要支柱的俄羅斯反對派可能認為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不過,作者又破了一瓢冷水:他們也可能弄錯了。2014年3月的結果只是曇花一現,在列瓦達進行這項調查的整個25年中,“體面的生活水平”總是勝過“大國地位”。
作者繼續指出,其實這也是一個相當愚蠢的選項設定,因為它把“大國地位”和“體面的生活水平”完全對立起來。實際上,人民越有錢,國家也就越強大——而挪威或瑞士模式的選擇對俄羅斯來説幾乎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説,選項a)跟選項b)並不對立,反而可以説依賴於它。
作者指出,讓俄羅斯人在“西式民主”、他們目前的政府制度或蘇聯體制之間做出選擇是否有意義?鑑於第三種選擇似乎是不可能的,在列瓦達的工作人員打電話調查之前,不太可能有人認真考慮這件事。他們選擇某個選項的這個事實,可能也並不意味着他們不喜歡其他選擇。
儘管如此,作者認為,這確實告訴了外界一些事情:俄羅斯人對他們所生活的制度不太滿意,但他們並不認為美國和歐盟現有的制度是解決方案。這一發現可能會讓西方政客和評論家感到震驚,這些人以為未來和民意只會指向他們喜歡的方向。
(編輯:YZS)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