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加勒萬河谷挑釁失敗後,印度本土的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勢力,便變得越發羣情激奮起來。當下,為更好地針對對手,印度已經在拉達克集聚了大批戰機、運輸機和直升機,最新照片顯示,印度正在邊境修建軍事工程。印度總理莫迪甚至表示,如有必要,邊境印軍可擁有開火的"決斷權"。
南亞局勢風雲突變、印巴戰事不斷升級、尼泊爾切斷印度部分水源,讓美俄看到了悶聲發大財的機會。一方面,美國雙航母在菲律賓海域舉行聯合軍演,白宮以"制裁印度航空業"為火藥信號,試圖迫使莫迪向美國遞交武器訂單。另一方面,俄羅斯也答應為印度打造70萬支步槍。普京承諾,會在不久後前往印度與莫迪洽談武器訂單問題。
據俄新社6月26日報道,在與俄羅斯副總理鮑裏索夫舉行會談後,印度國防長辛格對外表示,印度與俄羅斯的所有合同都將得到支持(請注意是所有),而且落實速度也會加快。辛格的表態意味着:印度想從俄羅斯那進口33架戰機、新德里敦促俄羅斯早日交付S-400和11356型護衞艦的聲明,均已得到了俄羅斯的認可。
當然,從這些武器訂單中,俄羅斯肯定也賺得盆滿缽滿。
不少觀點認為,在美國想要趁火打劫的關鍵時刻,俄羅斯選擇力挺印度,很可能會導致印度野心更加膨脹,這不利於南亞局勢降温。但實際上,這種説辭是站不住腳的。
第一, 從普京答應為印軍打造步槍,提前向印度出口護衞艦、S-400,到俄羅斯真正交付這些武器,至少要花費幾個月,而印軍如果想做到熟練的掌控俄式武器,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等到那時,印度與鄰國的衝突應早就降温了。
第二, 俄羅斯曾鄭重表態稱,不希望看到印度在拉達克地區與對手發生衝突,莫斯科最想看到的,是印度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普京很清楚,在美國一家獨大、美軍一枝獨秀的當下,印度挑起衝突只會正中白宮下懷——打來打去,最大的贏家只能是美國。既然如此,印度為何不能罷並言和呢?
不過話説回來,普京此時答應印度請求,其實也有着説不出的苦衷。
第一, 在過去幾十年內,俄羅斯與印度的軍事合作從未間斷過。一直以來,印度號稱軍工市場上的"土財主",也是俄羅斯武器的最大買家,早在2019年印巴大戰那會兒,印度就先後與俄羅斯簽署了包括1艘核潛艇、4艘護衞艦和78萬支步槍在內的天價訂單。但問題在於,有能力為印度提供武器的,並非只有俄羅斯一家,美、英、法和以色列,眼裏都在盯着印度這塊大肥肉。
換句話説,如果普京斷然拒絕印度,莫迪也會轉向美國求購武器訂單,到時俄羅斯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從俄羅斯角度説,普京給莫迪吃下定心丸也無可厚非。
第二, 拉攏印度是俄羅斯對外戰略的需要。在南亞地區,印度是實力最強、同時最親俄的國家,其背靠印度洋、與伊朗阿富汗接壤的地理位置,也是俄軍幫伊朗應對美國施壓的依賴點。如果普京想在南亞尋找可靠的盟友與戰略合作伙伴,印度無疑是最好選擇——印度能加入俄敍伊"鐵三角",莫斯科便能長舒一口氣。
對印度而言,"親美還是親俄"的問題是可以選擇和考慮的——誰給的甜頭足夠多,印度便會倒向誰。在印國防長趕赴莫斯科之前,美總統曾告訴莫迪,美國想讓印度加入G11集團,而莫迪對此欣然接受,在白宮擬定的印太戰略中,印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馬前卒,若普京不以實際行動支持印度,左右逢源、搖擺不定的印度沒準就會親美拒俄。等到美國完全掌控南亞,中東也會變得岌岌可危。
從合縱連橫角度來説,普京也必須時不時的力挺印度。
第三, 印巴衝突變數不斷的實質,是大國之間的利益交換,美俄的果斷介入,英法的坐山觀虎鬥,最終為的都是佈局全球。然而,不同於美英法的是,俄羅斯目前的經濟支柱單一且不穩定——在盧布崩盤、國際油價猛跌的情況下,普京很想借助武器出口去緩解燃眉之急,但如果沒有衝突,俄羅斯武器便會無人問津,可要是衝突演變成戰爭,美國立足南亞、聯合日韓圍堵俄羅斯的部署就會加快,這同樣會讓俄羅斯面臨難以承受之重。
擺在普京面前的,是一個"度"的問題:南亞若相安無事,莫斯科不支持印度,俄羅斯武器便賣不出去,莫迪還會果斷親美;過於支持印度,南亞衝突便會迅速升級,坐山觀虎鬥的美國會果斷出招,到時俄羅斯也會吃不了兜着走。不得不承認,普京真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