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關於大眾入股中國動力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的傳聞不斷。
最新信息顯示,5月28日晚,國軒高科發佈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低於60億元,發行對象為大眾中國。同時,國軒高科控股股東珠海國軒和實控人李縝向大眾中國轉讓公司5%股權。由此,大眾中國將持有公司4.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6.47%,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大眾正式"接手"國軒高科,比想象的來得更快一些。
據瞭解,大眾公司將投資約 11 億歐元來做上述提到股權轉讓,此外,大眾汽車還將投資 10 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近期大眾的"兩線操作"意味着,大眾將累計投放21億歐元(約166億元人民幣)來投資電動車。
當然,對大眾來説,入股國軒高科和收購江淮汽車,這意味着其在電動化領域的又一大動作,入股國軒高科不僅可以解決未來動力電池的供給問題,還可以降低動力電池供應鏈的集中度,進一步降低成本。
而獲得江淮大眾合資公司的管理權,也能讓大眾有更強的主動權去管理和運營其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業務。總之,大眾本次高達166億元的投資,可以看到大眾在中國市場發展電動車業務的決心,但就目前的大眾來説,其面臨的質疑和壓力只大不小。
就目前大眾的電動車板塊來説,它面臨的形勢可謂非常嚴峻,我們主要分以下幾點來看。
第一,ID.系列遲遲沒有推出。目前,大眾在中國市場並沒有一款真正能讓消費者認可的量產電動車型,"雙積分"的產物並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唯一值得期待的ID.系列,也由於各種Bug導致量產計劃一推再推。
此前,據德國媒體報道,原計劃ID.3應該在去年年末就正式上市,但飽受軟件Bug問題的困擾,不得不一再延遲上市。在智能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對於傳統汽車廠家的最大挑戰即是數字化轉型,解決軟件Bug,這是傳統汽車廠商的弱項。
第二,智能網聯技術是短板。電動化車型通常都需要智能網聯技術,但大眾在這方面的表現一直都不好,和其他新能源車企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必須依賴江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車機"的發展。
第三,國軒高科出貨量依舊是個問題。從數據來看,國軒高科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市佔率為5.2%,行業排名全國第三,但從大眾的規模來看,國軒高科的出貨量出個問題,當然大眾後期會對其進行擴建,但這仍需要一個爬升階段。
第四,國內電動車市場已見雛形。目前國內的純電動市場,傳統車企比亞迪在發力,還有特斯拉的國產,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也逐漸站穩了腳,對大眾來説,國內的新能源市場並不友好,此外,大眾的保守,讓我們不好對它的創新有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