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了半年,現在終於有空抽時間拍一下自己的車輛上交提車作業了,對於日產的瞭解可以説是起源於GT-R,小時候熱衷於各種汽車模型,在高中時的一次生日,父親送了一輛GT-R的模型給我,那時候也不太懂汽車,就是覺得外形很好看,拉風。在隨後的成長曆程中也漸漸開始逐漸瞭解汽車文化,也可以説是逐漸喜歡上了尼桑。
後來到了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就開始有了用車的需求,當然想要完成兒時的夢想還需要更更更進一步的努力,GT-R的提車作業我在做夢的時候也在寫過,回到現實還是加加油吧。言歸正傳,車型的選擇上沒有考慮太多,就是軒逸和天籟之間做抉擇,這兩款車型經過換代之後,脱離了以前車型的“老氣”,可以説是迎合更多年輕人的喜好, 變得運動和時尚,當然以前的那股商務範,還是可以在現在的車型當中看到。
選車的過程看下來有了自己的總結,考慮價格因素的話,選軒逸;考慮動力因素的話,選天籟(因為天籟有2.0T的車型可以供選擇)。至於空間表現上,A級車和B級車空間上還是有着明顯的差異,天籟的乘坐質感也會更加優秀,當然,其實兩輛車也都能滿足日常駕駛與家用對於空間的需求,也都要根據自己的用車需求去做選擇,畢竟用車舒服才是最重要的,而我,選擇了後者。
剛上文也提到了在第七代天籟上外觀的變化,説實話這個變化,對於我這樣一個將近30歲而且還考慮家庭用車的“年輕人”(可能有人會吐槽説90後已經算是中年人了)來説,我是感覺滿意的,上一代的天籟給我感覺更傾向於商務人士這部分羣體,商務氣息會更加濃厚,而第七代我看到的更多是運動和活力。
車頭部分更加深V的鍍鉻裝飾也讓前面看起來更加激進和大氣,彰顯出來一種力量感,以前我會覺得商務轎車比較老氣,現在真的是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
至於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不少的評論説新軒逸和新天籟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其實可以仔細看看大燈和霧燈處差別,便可以很容易區別,這種箭頭式的造型,個人覺得辨識度還是很高的,而且耐看。
發動機蓋上的線條也非常明顯。
尾部的LOGO,也由原來的TEANA正式更名為了ALTIMA,一點點上翹的鴨舌翼增添了幾分運動的氣息。
給標誌來個特寫吧。
17英寸的輪轂在2.0T的車型上是次頂配才有,搭配在一台B級車上也不會顯得小氣,造型也好看,2.0T入門級車型是16英寸,個人覺得就差點意思,而19英寸要在頂配車型才能擁有,但是價格方面就勸退了我。
副駕駛位還搭配了無鑰匙進入的功能,對於你家的老婆大人來説也算是比較便捷的功能,也避免了每次上車前掏褲子口袋掏個半天找不到鑰匙解鎖的尷尬情況。
三幅式的多功能方向盤把握的手感很厚實,轉向力度不會太沉重,可能有的車主會更加傾向於老天籟那種偏重的轉向手感,例如天籟J31,這就取決於駕駛者個人駕駛感受了,但是就我個人而言,稍微重一點手感會提升我的駕駛感受。
功能齊全,日常行車設置ACC定速巡航以及切歌或者調節音量都觸手可及,換擋撥片的存在提高了在高速以及城市路段的行駛可玩性,不少的時間我都是自己手動來換擋,這就是一個佛系車主的倔強。
方向盤調節支持4向調節,想要什麼姿勢就自己來吧。
中控內飾部分的改變相對於上一代天籟來説也是巨大的,更加簡潔的中控設計在視覺效果上有所提升,立屏的設計現在在很多車型上也有見到,也許是順應了時代的造車趨勢吧。
日系車還有一個要提的點,那就是空調了,屬實給力。夏天就靠這個過活了。
2.0T的發動機加上CVT變速箱的動力總成,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平順,第二則是動力響應非常快,252匹的馬力隨傳隨到,城市路段和高速上的超車更加隨心所欲,這種感覺在我以前開同事車的時候也有過,不過,那是一台純電車。
駕駛模式可以調節至sport,在D檔的時候按下檔把上的這個鍵就可以了,駕駛體驗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門板上的一些按鍵,手感還是日產的那個味兒,這一點相信還是不會改變的。
青出於藍勝於藍,新代天籟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