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顯示
我國100人中不到13人具備環境與健康素養
光明日報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張蕾從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的《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中獲悉:2018年我國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為12.5%,即平均每100個15~69歲的人羣中,只有不足13人具備基本的環境與健康素養。
根據調查,我國不同羣體之間環境與健康素養差異明顯。其中,城市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顯著高於農村居民,分別是16.9%和8.1%;男性居民素養水平高於女性,分別為13.9%和10.9%;20~29歲人羣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18.3%。在城鄉、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人羣中,素養水平隨文化程度增高而明顯升高。
調查結果顯示,科學知識素養水平低是素養水平提升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從分類素養看,我國居民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素養分別為25.3%、5.8%和25.4%,基本知識素養水平遠低於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科學知識素養水平低的問題尤為突出。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行動目標,2022年和2030年我國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要分別達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下一步,在提升居民素養方面會有哪些行動?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損害評估中心主任朱忠軍認為,從調查結果看,儘管人們對“良好的環境是生存的基礎、健康的保障”等問題的正確回答率較高(接近80%),但也有近20%的受訪對象不能正確認識環境與健康的基本關係,可見,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還是個新領域,公眾對環境與健康的基本認知仍需加強。“在各年齡段,15~19歲居民的基本知識分類素養水平中最低(僅為2.2%),這一人羣絕大多數為在校青少年,因此不能忽視青少年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此外,農村居民對各項問題的正確回答率顯著低於城市居民,這與人羣受教育程度、經濟發展水平、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宣傳普及覆蓋程度等有關,可見開展素養提升工作還應努力走進鄉村。”朱忠軍強調。
據瞭解,《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是依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部署,由生態環境部組織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基礎上修訂形成的新版本。《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設置了30個條目,其中:基本理念7條,強調正確認知、科學理解環境與健康的關係,突出預防理念和責任意識;基本知識13條,涵蓋空氣、水、土壤、海洋、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輻射、噪聲多個方面;基本行為和技能10條,包含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及相關信息獲取、理解、運用及應急、監督、維權等技能。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1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