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訓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大意是,孩子犯錯了一定要當眾教育,這樣能讓他們羞愧並記住;而妻子有錯處則要在人後指出,才會不損妻子顏面。國人似乎很是信奉這句話,特別是前半句,所以當街怒罵孩子,甚至動手的父母比比皆是。此前發生的類似事件,就曾廣受關注。
案例:再也不想坐公交的男孩
一輛正在行駛的公交車上,有位媽媽正在嚴肅地批評着一個男孩,男孩好像沒聽進去。看到兒子不屑一顧的表情,媽媽情緒更是激動,加重語氣繼續批判。兒子依然漫不經心,還出言頂撞了她。
這時母子倆到站該下車了,媽媽已經從後門下來,回頭發現兒子沒在身後,反而坐在車上紋絲不動,這下徹底激怒了她。她快步從後門回到車上,來到兒子身邊粗暴地剝掉孩子的衣褲,男孩瞬間僅剩內褲和襪子蔽體。這位媽媽完成之後頭也不回地走了,唯獨留下眾目睽睽中的男孩。
這個男孩已經11歲了,性別意識萌發的他無法更好地遮擋身體,只能以雙臂抱胸的姿勢維護自己小小的尊嚴。
後來,車上的其他乘客報了警,民警同志帶走了男孩。
筆者看到這個事件之後起初是十分震怒,並且認為輿論肯定會一致譴責這個媽媽。然而,在看到網友的評論後,就只剩震驚了——竟然有為數不少的網友説:“不服管教的孩子就該給他點顏色看看!”
如果這些附和的網友沒有孩子還好,他們的言論也就是些不知輕重的胡言亂語。如果已為人父母還發表這樣的觀點,筆者真的很擔心他們的孩子。
畢竟,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而肆意踐踏孩子的自尊,就是在扼殺他的幸福感。
上世紀60年代,英國曾發生過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兩個3歲和4歲的男孩接連被殺害,兇手是兩個年幼的女孩,主犯名叫瑪麗,只有10歲,從犯的羅拉13歲。
什麼原因讓一個僅有10歲的小女孩殺害和她毫無瓜葛的男孩們呢?答案是她的父母。
瑪麗的父母都不是什麼正派人,也從未給過瑪麗良好的教育。她的爸爸從來不管她,還逼她稱呼自己為“叔叔”,只因這樣可以領取政府對單親媽媽的補助。她的媽媽曾多次離棄她,將她寄養在別人家裏。
另外還有件事情深深地烙印在瑪麗的腦海裏。瑪麗經常尿牀,她的媽媽就對她極盡所能地羞辱,還向鄰居展示被她尿濕的牀單,以此宣揚女兒的“事蹟”。
剛開始的時候瑪麗害怕媽媽的做法,有很長時間甚至恐懼夜晚的來臨。慢慢地她變得麻木,轉而開始憎惡媽媽,還曾告訴同伴想要殺掉自己的媽媽。直到後來,她沒能殺掉母親,卻殺害了兩個無辜的孩子。
一方面瑪麗是迫害者,不管怎樣她都不該以謀殺他人來宣泄自己的痛苦;另一方面可憐的瑪麗是畸形家庭的受害者,正是她的父母一遍遍輾軋她的尊嚴,毫不顧及她的感受,才使得小小的孩子心理扭曲,形成反社會人格。
其實,智慧的古人還留下了教子訓言,即為“七不責”,而排在第一的便是對眾不責。古人尚知維護孩子的尊嚴,反觀我們高度文明的現代人呢?
最新季《爸爸去哪兒》中,楊爍攜兒女參加錄製。觀眾們除了一水地誇楊爍的兒子顏值高以外,還集體批判了他的打壓式教育。是楊雨辰調皮難管教嗎?不是,相反他還非常懂事,不僅知道照顧妹妹,還對父親的冷嘲熱諷毫無怨言。即便如此,楊爍明知道成千上萬的觀眾都在盯着熒幕,還要嘲諷自己的兒子,使得孩子開始懷疑、否定自己,實在是不可取。
其實,家長朋友做一下換位思考,就能理解孩子的心情了。如果是你被自己的上級當眾羞辱、責罵,你是會修正錯誤、感激上級,還是討厭上級恨不得炒他魷魚呢?
就請保護好孩子的尊嚴吧,別再讓無條件愛你信任你的孩子,和你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