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穩了 高鐵通了 錢包鼓了

7月的齊魯大地,雨水豐沛,生機勃發。從黃河灘區到沂蒙老區,處處湧動着幹羣合力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熱潮。

為了早日圓羣眾的安居夢,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正在緊張有序推進中;為了補齊老區經濟發展短板,高鐵開進了沂蒙山;為了讓脱貧羣眾奔向更美好的生活,鄉村產業在廣袤的田野上蓬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現在,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即將成為現實。

灘區羣眾迎來新生活

“在這兒幹一天活能掙100多元,而且眼看着自己的新房子一天天蓋起來,甭提有多高興了。”7月25日上午,記者見到59歲的曹秀芳時,他正和工人們在鄄城縣舊城鎮大邢莊村台社區建設工地上忙碌着。再過2個月,他就能告別“水窩子”,住進朝思暮想的新家園。

“三年攢錢、三年墊台、三年建房、三年還賬”,這曾是很多灘區羣眾的生活循環。曹秀芳所在的舊城鎮鞏莊村距離黃河河道僅有1公里,“1996年發大水,村裏積水有2米多深,地裏莊稼都被淹了。”他回憶道,家裏的舊房子牆上有不少裂紋,牆皮多處掉落,也沒置辦像樣的傢俱,總擔心洪水來了就沖壞了。

如今,4.36米高的村台之上,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二層“小別墅”,“舊城”換了新顏。舊城鎮黨委書記王健介紹,舊城鎮就近就地築村台是黃河灘區遷建項目之一,涉及22個自然村5721户17894人。其中,大邢莊村台社區建設安置房222棟741套,目前,主體建設包括室內外裝修已基本完成,管網、道路、消防等基礎設施完成80%。

“這村台又高又結實,建房子用的鋼筋、水泥都是最好的,再也不用怕被洪水沖塌了!”曹秀芳老兩口分到了一套72平方米的房子,3個兒子家也分別分到了房子。“將來孫子、孫女可以到配套建設的學校上學,俺們也看看在創業中心找個工作。”説起今後在新家的生活,曹秀芳充滿期待。

不僅要讓羣眾搬得出、住得好,還得能致富!鞏莊村黨支部書記鞏永成有着更長遠的規劃。鞏永成説,最近有不少企業來考察過新社區的創業中心,隨着配套設施的完善將會陸續進駐。將來把村裏的土地流轉了,村民有土地流轉的一部分收入,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

沂蒙老區發展加速度

正值桃子大量上市的季節,在蒙陰縣野店鎮毛坪村,眾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有機桃種植示範基地的銷量較往年大幅提升。

“以前有些客户對我們的農產品感興趣,但一聽交通很不方便,就直打退堂鼓,白白丟了很多訂單。”眾邦農業負責人霍玉祥説。

困境如何破?

去年11月26日,日照至蘭考高速鐵路日照至曲阜段提前一年開通運營,臨沂境內一次開通臨沂北站、厲家寨站、莒南北站、費縣北站、蒙山站5座高鐵站。自此,沂蒙老區“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的歷史徹底改變,沂蒙人民邁入了高鐵時代。

助力農產品走得更遠、賣得更多,臨沂北站開設了農產品展銷區,其中就有毛坪村的蘋果、桃、蜂蜜等。“不少南來北往的旅客品嚐到了我們的優質產品,有的直接購買,有的拿走名片。”霍玉祥説,企業為毛坪村200餘種植户提供技術指導和農資,並進行訂單收購,相比種普通桃,種植户每畝增收2000元。

瞄準村增收、民變富這一目標,毛坪村還充分發揮綠水青山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這既需要走出去,也需要引進來。”臨沂市扶貧辦派駐毛坪村第一書記楊曉飛感慨道。2018年下半年,他組織村幹部去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學習,交通工具是一輛麪包車,早上5點走,下午6點多才到。而就在去年12月,村裏經營民宿、農家樂的年輕人再去莫干山學習的時候,乘坐高鐵不到5個小時就到了。

在高鐵的帶動下,沂蒙老區的旅遊資源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據山東中鐵文化傳媒集團公司文化旅遊事業研發部部長王斌介紹,鐵路部門與沿線文旅部門合力打造“高鐵+旅遊”模式,推出“高鐵+景區”門票優惠、“車站+景區”無縫對接、高鐵商旅專屬通道等服務和精品旅遊線路。“高鐵為沂蒙老區經濟發展裝上了‘加速器’,讓新時代老區人民生活更加精彩。”

扶貧產業助農穩增收

“來,馬利,這是你的,一共110800元!”7月25日下午,在菏澤市定陶區茗嘉興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裏,合作社理事長馬化彬正在給22個大棚承包户發這3個月的收益。

回到幾年前,馬利還靠在家養鴨子過活,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小日子過得很是緊巴。

“去我那兒種棚吧!”2018年,在得知馬利的生活情況後,馬化彬主動上門找到他,“菌種、技術、銷路都由我負責,你只管種,到時候收穫的食用菌由合作社統一回收,不用擔心賠錢。”

有了合作社兜底,馬利大膽嘗試起來,如今承包的3個黑皮雞樅菌養菌大棚,按照每棚3萬斤的產量計算,刨去人工成本,每棚可獲得淨利潤8萬元左右。“這個賺錢有把握,俺兒子、侄子原來在外面打工,今年也都不出去了,爺仨在合作社裏比着幹!”

在保障承包户收益的同時,合作社還為200餘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帶領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

“活兒不多,每個月能收入1500元。”在合作社的扶貧車間裏,定陶區天中辦事處周莊村68歲的村民路秀銀正在忙着削菇。她的丈夫因病導致半身不遂,沒有勞動能力。2018年,相關部門介紹她到這裏打零工。“家裏的2畝多地都流轉出去了,每畝一年能收入925元。另外,每年還享受扶貧項目分紅,再加上子女贍養、養老金等收入,俺老兩口生活沒問題。”

馬化彬介紹,合作社先後承接了李竹匠扶貧大棚、街道扶貧大棚等扶貧項目的建設運營,累計上交項目收益分紅180餘萬元、社區集體收入30萬元,解決了500餘名貧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問題,成為當地鄉村產業振興和帶動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載體。

來源:大眾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7 字。

轉載請註明: 住房穩了 高鐵通了 錢包鼓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