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福岡縣宗像市,有一座名為衝之島的無人島,它被認為是神居住的島,最近被國際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
這個島還有許多規矩。第一,每年只有規定日子才可以上島。第二,規定女人禁止上島。第三,全日本只招募200名男性上島參加祭祀活動。第四,必須全裸上島,到島上先洗淨身上的罪惡。第五,島上發生的事,不可以説出去…
據説,在4世紀到10世紀之間,這個島上曾今有過人因為後人在島上發現很多先人留下的生活物品。
雖然這個島很不容易被申遺成功了,但是日本政府為了保護遺產不被破壞,今後只有研究人員和神社相關人員才可上島。
搞的神秘兮兮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手機用户10924536233”:有老美當靠山,小鬼子做什麼都行,而我們呢?萬萬不能。
網友“五穀輪迴”:日本人上島之前要洗清罪惡,好奇的問一句怎麼洗得乾淨?
網友“N128”:連具體內容都沒有,還可以申請文化遺產?是不是所有的荒山野島編個神秘故事,就可以申遺?
網友“奔跑的64075777”:日本人給的會費多。
網友“手機用户21856047445”:日本鬼子的罪惡是永遠洗不掉的
網友“手機用户26082613558”:這都可以申遺,中國這樣的無人島很多
網友“如意177071094”:鬼子辦事情就是行。
網友“藍藍的天空166130274”:為什麼不能説呢?難道是日 本 人?
網友“尚志武德”:應該是上島切腹謝罪,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網友“一鍋鮮”:那麼個小島能容得下你主島嶼的所有人嗎,別做掙扎了聽天由命吧,什麼叫洗潔身上的罪孽,是增加罪惡感吧,戰爭時期七宗罪都犯了,還有那樣沒犯的,打仗的時候無情的殺人,戰爭結束了,無情的殺戮海洋生物與陸地生物,都已經是死罪了。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日媒報道,正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本月9日決定,將展現東亞交流歷史的福岡縣古代遺蹟“‘神宿島’宗像・衝之島及相關遺產羣”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委員會推翻了此前專業諮詢機構希望剔除半數構成遺產的建議,決定將日本推薦的全部8項列入世遺名錄。
據報道,繼2013年日本“富士山”(位於山梨、靜岡兩縣)申遺成功之後,日本連續五年共有17件文化遺產、4件自然遺產、總計21件申遺成功。衝之島原則上禁止公眾入內,但由於位於九州本土的宗像大社等也被列入名錄中,對振興當地旅遊的期待或將高漲。
不僅諮詢機構建議中被認為適合成為世界遺產的浮在玄界灘的衝之島(位於宗像大社衝津宮)和周邊3個岩礁,而且位於中間離島・大島的宗像大社中津宮、衝津宮遙拜所、本土的宗像大社邊津宮、新原・奴山古墳羣也與建議內容相反地申遺成功。古墳羣位於福津市,其餘位於宗像市。
公元4世紀至9世紀,祈求對外交流成功的國家級祭祀在衝之島舉行。這裏出土了來自朝鮮半島、中國和中東的金戒指、鏡子和雕花玻璃等供品。
日本在申遺推薦書中介紹稱,衝之島本身被視為神的古代信仰形式有所改變,演變為如今的宗像大社信仰,希望將8項遺產統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自5月諮詢機構要求剔除部分資產的建議發佈以來,日本通過巴黎的UNESCO日本政府代表部持續遊説構成委員會的21個國家,並且文化廳長官宮田亮平還在審議會場説服向相關人士做工作,得到了各國贊成。
據悉,雖然委員會內部有謹慎意見認為應該尊重專業諮詢機構的建議,但也有不少人提出“8項遺產不可分割”,最終21個國家支持統一列入名錄。宮田在致謝演講中表示,“對於能被認定為人類瑰寶感到很高興。將繼續為後人保存珍貴的遺產。”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淡定130917568”:看看這裏有多少不識字的憤青。
網友“嵐英匯”:日本人笑了,因為它是用停交會費這一招才取的成功的
網友“地域黑的都是雜種”:衝之島,位於福岡縣宗像市西北,位於北緯34°14′42.31″,東經 130°6′19.20″,周圍約4公里,面積0.69平方公里,人口1人。被認為是當地宗像大社神聖的土地。 衝之鳥礁是位於日本南部、西太平洋海域、菲律賓海當中的一組珊瑚環礁。位於東經136度05分,北緯20度25分,在東京南偏西約1730公里、沖繩東南約1070公里、關島西北約1200公里。不是一個地方行嗎
網友“雪漫似穹天62586626”:應該把那兩個小男孩落地的地方也申遺,全世界就一回
網友“落葉知秋140658194”:是的,噴噴日本在感情上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網友“和平鴿75428635”:中國應改變申遺思路,把我們的遺產南朝鮮當他們的那些先申遺!
網友“手機用户55307035634”:是琉璃國的,咋變成小鬼子的。真是黑白顛倒,讓琉璃獨立才是正道!!!
網友“結束一切矣”:老子以為是“衝之鳥礁”呢,嚇一跳
網友“Racky30557300”:衝之島和衝之鳥是兩個地方。別字都不識沒搞清楚就噴國家啊。
(2017-07-10)
2016年12月1日,韓國濟州“海女文化”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通過。濟州"海女文化"申遺成功,是濟州100個水產協會組織和海女會的所有海女、海女研究專家、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全國國民各方努力的結果。
海女,即從事潛水捕撈的女性漁民,尤其特指不使用呼吸器和其他潛水裝備、徒手下潛的女性,曾經廣泛分部於東亞、東北亞及東南亞各地。
跟採集果實一樣,女性從事徒手潛水捕撈具有悠久的歷史,至今已無從考證。
有文字記載可考的,是中國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卷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倭人條》關於“日本海女”的記載:
“今倭水人好沉沒捕魚蛤”。
若據此考證,“日本海女”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的大文人郭沫若就曾在文中寫過“日本海女”:
遠走日本的郭沫若,與日本妻子安娜到神户一帶的海邊遊玩,郭沫若裸身下海游泳,卻不幸碰上了一羣同樣裸體的“日本海女”,郭沫若被圍在中間,供“海女”們嬉鬧,還被贊皮膚細膩白皙。
20世紀30年年代至50年代,日本著名攝影家巖瀨禎之為“日本海女”拍攝了一組勞動時的圖片:
裸體的女人在鏡頭面前自然地工作,人與自然相處地就是那樣和諧。
而“韓國海女”的歷史比日本短得多。
在19世紀以前的韓國,徒手潛水還是男人的職業。但由於韓國政府的税收政策重男輕女,男人做工税重,女人做工税輕,因此,身為丈夫的“海男”們開始在家煮飯看孩子,而妻子則每天外出撈海物賺錢。
從此,潛水成了女人們代代相傳的本事,“海女”應運而生。
1932年1月,“韓國海女”們為了反抗日本的掠奪政策和民族歧視,還爆發了一場全韓國規模最大的抗日運動。這是唯一一次由女性主導的抗日運動。
而在中國的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海男”至今依然下潛西沙、中沙、南沙羣島的幾十米深處,採集在珊瑚礁中游弋的珍惜魚類蘇眉、石斑,附在礁盤上的海螺、海蔘等。
潭門鎮“海男”是世界歷史上唯一連續開發西南沙的特有羣體,他們已將黃巖島視為祖宗地,保衞黃巖島不僅是榮耀,也是捍衞他們的傳統。
("戰場檔案"還原最真實的戰爭現場,探討人與天、人與地、人與物、人與人的互動規律。情場如戰場、商場如戰場、官場如戰場、人生如戰場,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handangan,長按可複製)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夢醒尋夢晶純1”:棒子國什麼都能申遺!
網友“小大叔o0O”:世界都是韓國的,而韓國卻是中國的!
網友“楽楽楽楽楽楽楽楽”:日本人懵逼了 日本的一切都是韓國的
網友“鎧茹”:最可笑的不是韓國,而是那幫西方自以為聰明的申遺組織裏的“人”。韓國只能排第二。
網友“天戟75936510”:看來宇宙是韓國的並非子虛烏有!中國應該申韓國是中國的!
網友“天戟75936510”:看來宇宙是韓國的並非子虛烏有!
網友“Ted28628343”:問題不是人家。問題是平時你們都沒有關注。一旦人家搞什麼,那時候才想起來了。這是什麼心態,怎麼形容?
網友“餘慶妞”:韓國的拿來主義
(2017-06-26)
直擊日本“餃子城”
日本櫪術縣宇都宮市是有名的“餃子城”,為全日本消耗餃子最多的地方,以餃子聞名全國,所以餃子是宇都宮的代表。
二戰時期,宇都宮部隊被派往中國內地。戰後,退伍老兵在宇都宮市內開設多家餃子館,拉開了“宇都宮餃子成名之路”的序幕。
1993年10月,宇都宮市車站前豎起了一尊高1.7米、重1.7噸的餃子石雕像。揭幕儀式上,一位當紅日本歌星還唱起了餃子歌。
石像的形狀可謂妙趣橫生,女神維納斯被餃子皮緊緊包裹住,因此它也被戲稱為“餃子維納斯”。
宇都宮市的餃子花樣很多,就這份煎餃,在中國或日本其他城市,吃不到這麼新鮮的。能把餃子做出這麼上檔次,牛!
現如今,在僅擁有30萬人口的宇都宮市,大大小小的餃子店多達300家,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是1958年創業的連鎖餃子店“宇都宮珉珉”。
宇都宮市還經常會舉辦餃子節,意在發揚餃子這種獨特的文化!
(2017-06-07)
針對於中韓兩國之間因為端午申遺問題,爭吵了多年相比,東海對岸的鄰國日本,端午倒是過得相當安靜而熱鬧。
中國是無可爭議的端午文化發源地(對於韓國的爭議,咱天朝表示高冷漠視)古代,因為中華文明的強大,中國的節日也傳入了東方各國,首先就是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如今全球範圍內,也屬這三個國家與中華文化的相近程度最高。
日本的端午節,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飛鳥時代,也就是中國的唐朝,在日本,原本在農曆五月便有一個“五月祭”的傳統節日,後因中國端午節俗的傳入 而被替代。
在當時,端午節是屬於貴族的節日,只在宮廷內進行,直到數百年後的江户時代,才傳入民間。
雖然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很多傳統節日都改用了公曆紀年,但日本對原本的中華文化傳承卻相當完整,甚至很多在中華本土已經消亡的節俗在日本仍舊留存着,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本土特色。
除了掛艾草,日本保留的端午節插菖蒲的習俗更加廣泛,在日本,菖蒲被認為具有辟邪的作用,因其形狀類似於劍,又成為“勇猛尚武”的象徵,人們用菖蒲鋪屋頂,將菖蒲草放在枕頭下,喝菖蒲酒,用菖蒲沐浴。
諷刺的是,雖然採菖蒲在中國一些地方依舊存在,但很多地方,因為菖蒲難得而且有毒,用得越來越少,無法與艾草相比,甚至很多人沒聽説過菖蒲插禮。
日本的端午節又叫“男孩節”,就像中國三月三上巳節在日本演變成女兒節一樣,日本人在家中裝飾人偶,在屋外懸掛巨大的鯉魚旗,祈求男孩子的健康成長與陽剛勇猛(好像很適合韓國人用來祈福)。
在蠟筆小新的故鄉埼玉縣等一些地方,家中如果有男孩子降生,在孩子人生中第一個端午節,還要放風箏慶祝。
日本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也由中國傳入,日本粽子秉承了日式飲食一向作風,小巧精緻,主要用竹葉、蘆葦葉、茅草葉等包裹,裏面卻並不是糯米,而是磨碎的米粉。
而還有一種槲葉,原本起源於中國,但已日漸消失,日本人則廣泛用來做粽糕。槲樹在嫩葉長出來之前,老葉子不會凋謝,也被認為是子孫繁盛的象徵。
每到端午節,日本到處都飄揚着巨大的鯉魚旗,小則一兩米,大的能有十米左右,由於傳説中鯉魚能躍過龍門,天火焚盡魚尾而化身成龍,家長也希望由此祈求男孩子將來有所成就——所謂的望子成龍。
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日本,但每逢傳統節日,人們還是會換上傳統服裝,無論是社區團體還是民眾個人,從南到北到處都洋溢着節日的氣氛,人們在節日裏大肆慶祝,節日氣息非常濃厚。而反觀我們自己,無論什麼節日,到處洋溢的,倒不是什麼節日氣息,而是商家的各種打折促銷。。。。。。
(201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