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築之精品,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嶽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不管從塔的設計,要求方面,都屬於世界一流建築,是值得觀賞的建築景觀。
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築之精品,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嶽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不管從塔的設計,要求方面,都屬於世界一流建築,是值得觀賞的建築景觀。
嵩嶽寺塔
嵩嶽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嶽寺內,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
嵩嶽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總高41米左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塔室寬7.6米,底層磚砌塔壁厚2.45米,這樣的十二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這種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間也是少見的。該塔不僅以其獨特的平面型制而聞名,而且還以其優美的體形輪廓而著稱於世。
整個塔室上下貫通,呈圓筒狀。塔室之內,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繞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剛勁雄偉,輕快秀麗,建築工藝極為精巧。該塔雖高大挺拔,但卻是用磚和黃泥粘砌而成,塔磚小而且簿,歷經千餘年風霜雨露侵蝕而依然堅固不壞,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證明中國古代漢族建築工藝之高妙。嵩嶽寺塔無論在建築藝術上,還是在建築技術方面,都是中國和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一件珍品。
千尋塔
千尋塔中國的古塔到處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卻為數極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聞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濱,原是崇聖寺的一部分,現寺已無存,塔卻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區發生大地震,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華里的三塔,卻安然無恙。
大塔又名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磚塔,共有16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鑄的金鵬鳥,傳説用以鎮壓洱海中的水妖水怪。
自塔頂向東眺望,洱海勝景盡入眼底。現今樓梯已壞,遊人已不能登上塔頂了。塔前照壁上鑲有大理石鐫刻“永鎮山川”四字,字體蒼勁有力。分立在大塔兩側的南、北兩小塔,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
關於三塔的修建年代,説法頗多,一般公認千尋塔建於唐代南詔國時期。前幾年在修塔時,取塔內的木料進行碳性放射年代測定,建塔的年代又遠於唐代,但就其修建三塔的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看,只有在南詔晚期遙開成年間方有可能。
南、北二塔是在大塔修好後增修的,大約建於宋徽宗時。由於三塔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75年維修三塔時,把千尋塔外表的貼磚拆去,又在塔身的隱蔽部位加了鋼箍,對裂縫灌了水泥漿,使古塔得到加固,又修復了塔剎,使它恢復了明代以前的原貌。
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築之精品,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嶽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不管從塔的設計,要求方面,都屬於世界一流建築,是值得觀賞的建築景觀。
釋迦塔
釋迦塔: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
佛宮寺建於遼代,歷代重修,現存牌坊、鐘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釋迦塔巍然獨存,後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
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對木塔進行考察研究,1935年實地測繪,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補測考察,古建研究專家陳明達編著了《應縣木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立體造型塔為平面八角形五層六檐樓閣式,總高 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個大型磚石基座之上,基座分兩 層,下層方形,上層八角形,高 4.4米。該塔每層之間平座內設一級暗層,致使塔身實為 9層。附階周匝,正南 面闢門,塔底層直徑30米。2層以上皆設斗拱挑出平座鈎欄。每層柱間裝隔子門。各層柱頭上施斗拱懸挑塔檐, 檐上覆蓋布筒板瓦,頂層為八角攢尖屋面。鐵製塔剎雄偉壯觀,瑰麗精巧。
結構 塔身構造是逐層立柱,柱間額貫聯,縱橫 施以梁枋,其間有鬥墊託,夾層撐設斜材,自下至上逐層疊架而成。每層隨塔身內外設柱子兩週,遂致各層構成塔室、圍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間,有門額、立頰、地唇岢煽蚣芪裙討身,圍廊繞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架。各層外檐柱上下之間的銜接,有鬥和草承託,上層柱根較下層柱向內收進半徑,既可形成塔身外觀輪廓收分的曲線美,又可保持上下層柱的穩定。塔身斗拱依其部位、結構和形狀分類,達54種之多,可謂集中國古代漢族建築之大成。
塔身樑架是承重塔體荷載的骨架。1~4層外槽用乳和草乳內外貫固,內槽南北向用六椽兩道,各角抹角一根,兩根六椽之間用三縫足材枋相聯,兩六椽當心又施一單材枋順連接。平座夾層外槽設承重枋和草乳直角相交,當心立柱,兩向設有斜撐,枝樘固濟。第 5層樑架是塔頂結構,外槽有乳和草乳,上置方墩承平。內槽南北向用六椽和六椽草,其上方木墩墊架四椽、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鑄鐵剎杆插入其中。六椽之間施八角攢尖藻井。
塔剎系鐵鑄部件組合而成。剎下磚砌蓮台式基座。剎高9.91米,有仰蓮、覆缽、相輪、露盤、仰月及寶珠等。8條鐵鏈繫於戧脊下端,久經風雨,完好無損。
塑像與壁畫 塔內各層均有塑像,底層釋迦如來坐像高11米,內槽四周繪有壁畫,南北門楣橫披板上遼畫供養人像技法尤精。底層內槽上部置頂式平綦藻井,佈列纖巧,是遼代小木作中佳品。2層佛壇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 3層佛壇八邊形,壇周束腰鏤刻精細,壇上塑四方佛;4層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層塑一佛八大菩薩。各像比例適度,面相俊逸,從造型風格分析,當是金明昌年間“增修益完”時塑造。
塔作為中國古代建築之精品,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嶽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不管從塔的設計,要求方面,都屬於世界一流建築,是值得觀賞的建築景觀。
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城北17公里的廣勝上寺,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琉璃,是一種礦物質材料。半透明體,把它塗在陶質(坩子土)製成的筒瓦、板瓦、脊魯等構件表面,然後放至陶窯內用火燒成一層細密的彩色釉,使之成為一體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結實、堅硬、美觀的優點,是中國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築構件材料。
據塔碑記載:塔始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唐代宗大曆四年(769),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修,始改現名。廣勝寺分上、下二寺,相距裏許,共有殿堂11座。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臨汾盆地發生強烈地震將前塔毀壞。現存的這座飛虹塔,重建於明正德十年(1515)至嘉靖六年(1527),歷經12個春秋。
塔的設計者是明代僧人達連禪師。達連繫襄陵柴村裏(今山西襄汾縣柴村)人。明天啓二年(1622)至六年(1626),底層增建圍廊,塔形為平面八角形錐體十三級,通高47.63米。外形輪廓由下至上逐層收縮,形如錐體。塔身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外鑲黃、綠、藍三彩琉璃燒製,一二三層最為精緻,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構制精巧,令人目不暇接。斗拱,主要是使用在建築物的外檐之下的主頭之上。鬥,是方形木塊,形狀像過去量糧食的"鬥"形而得名;拱,是一截兩端砍削成彎曲形狀的長方形木塊。鬥和拱相交一起形成的建築構件,就叫"斗拱"。斗拱的功用有三:一是利用出挑,加長建築物屋面的坡長和出檐的長度;二是增加古代木構建築的堅固性和抗震能力;三是給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美增添了各種裝飾品。是明代琉璃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當地人稱其為琉璃寶塔。每當雨後天晴,塔身光彩奪目,宛如天際一道長虹,故名曰"飛虹塔"。塔身中空,內設"之"字形梯道,在整個塔的十三層八角上,建造者均設計了琉璃套獸(龍頭),從獸嘴向下銜懸有金鐸(又稱風鐸、風鈴),共一百一十四個,給琉璃塔增添了動聽的音樂美感,使這座完美的琉璃寶塔,靜中有動,動中有聲。可見這座塔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彩繪鮮麗,至今色澤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底層塔心室內有非常華麗的琉璃藻井。
塔門是鑄鐵粗實的門框,進門便是拱券式甬道,寬1.25米,長4.8米(這甬道長度乃是底層塔壁的厚度)。塔底,內部空間亦呈八角形,約18平方米。正北面有泥磚所砌的須彌座一方,上置蓮花台,仰蓮中央有一尊銅鑄釋迦牟尼像。坐像通高5.7米,寬2.6米,重約三千餘公斤。體態端莊,高大魁梧,右手用"彈指一揮間"手勢,似乎在告誡人們:人生是暫短的,切勿虛度光陰。在佛像背後的塔壁上,闢有上塔甬道和攀梯。階梯為磚石所砌,建於塔壁本體。梯為"之"字形窄巷道,只能通過一個人。塔梯陡度為65~75之間。如若兩遊人相隨上塔,在塔梯"之"字折處,第一個人必須是先從第二個人頭頂跳過,上至上一個坡度上,第二個人才可能跟着上攀,其勢十分險峻
飛虹塔的塔剎部分,採取了非常突出和精密的藝術處理,使之高插雲天,玲瓏挺拔。在葫蘆的束腰處,繫有八條鐵鏈條,向八個方向的下方緊拉接,加強了塔剎的穩固性。在葫蘆頂尖上裝着一根金屬棍,這是古人設計的避雷針,這説明先人們很早就懂得尖端放電這一原理。1965年,國家文物局責成山西省文管會的專家重新設計了廣勝寺飛虹塔避雷針,東西各接一條接地導線,完善了飛虹塔的防雷設備。
飛虹塔輪廓線不是魏晉隋唐以來常見的柔和的拋物線,而是一條直線,比較僵直,但鋪滿全塔的琉璃貼面反映了山西民間高超的琉璃燒造技藝。明代文人王翰曾作詩讚日:一塔玲瓏駕碧空, 滿山翠柏起秋風。雲生寶殿僧常定, 咫尺須彌未許通。為中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塔與廊巧妙銜接,毫無續貂之感。加之塔正面入口處建造十字歇山式小樓閣(俗稱"龜須座"、"五風樓"、"龜頭屋"等),豐富了塔廊的內容和塔的總體造型。飛虹塔是中國截至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被世人譽為廣勝寺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