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指責老年人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就連我們年紀稍微大了一點,難道不也是被形容為 " 後浪 " 嗎?老年人不上網中年人不玩抖音小學生只用釘釘,我們必須得承認,互聯網社會存在着壁壘,而老年人往往是位於這個壁壘的最底層。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又遭到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環球時報 8 月 19 日)
又一個老人因為不會掃健康碼沒法坐車了。上一個就在幾天前,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被攔在地鐵外。
在這條新聞下面看了很多網友的意見,有一些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掃健康碼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是中國人在應對疫情上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認為,不能因為是老年人就有藉口不用智能手機。
對這些説法立場,我完全贊同。但是,我想問一下正在手機上看此篇文章的每一個人:你們知道老年人裏會上網的比例是多少嗎?
我來揭曉答案。根據騰訊 2018 年《老年用户移動互聯網報告》顯示,中國有 8000 萬使用手機上網的老年網民,而中國的老年人數量在 2019 年是接近 2.5 億,加上一年時間老年網民的增長概率,也就是説截至 2019 年中國老年人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大概是 40%。考慮到掃健康碼一般都使用微信,而微信也是網民的首選軟件,那我們可以默認老年網民羣體和老年使用帶攝像頭的智能手機羣體高度重合,也就是説,哪怕最樂觀的估計,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數量也要超過一億。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一億老年人乘坐公交車或地鐵怎麼辦?
在 2020 年之前,大多數老年人出門還是使用現金,坐公交車只用刷愛心卡,智能手機對於他們並非必需品。然而,新冠疫情似乎改變了這一切,很多傳統行業受到了巨大沖擊,而隨之興起的是線上購物、線上觀影、線上辦公 …… 隨着疫情結束遙遙無期,忍一下疫情就會過去的僥倖心態可能就要調整了,我們必須要做好和疫情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羣體,因為疫情而受到很大影響,比如無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無法進商場等等,已經忍受了大半年的他們又何嘗不是抱着此種心理呢?是的,他們可以忍半年,但是他們能一直忍下去不坐公交車不去公共場合嗎?
如果僅就這件事而言,那問題就是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如何乘坐公交車,解決方法也有一些地方在實行,那就是健康碼就是身份識別碼,讓沒有智能手機的人上車時在攝像頭前出示身份證便可解決。如果是從更高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不上網、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今後如何在這個線上經濟越來越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里生存下去?
不要去指責老年人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就連我們年紀稍微大了一點,難道不也是被形容為 " 後浪 " 嗎?老年人不上網中年人不玩抖音小學生只用釘釘,我們必須得承認,互聯網社會存在着壁壘,而老年人往往是位於這個壁壘的最底層。
其實各地早有了針對老年人需求推出的免費服務,比如從遼寧到浙江的很多地方圖書館,都舉辦了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和上網的課程。昆明市圖書館也早在 2014 年就開辦過此類課程,對此我舉雙手支持。現在的問題是,面對一億還沒能學會上網的老年人羣體,無論是公交車還是地鐵,我們都不能讓他們掉隊,因為他們不僅僅是我們必須要去敬重的長輩,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未來的我們,我們遲早會變老,我們遲早也會面對未來的高科技不知所措,不讓他們掉隊,也就是不讓未來的我們掉隊。
開屏新聞首席評論員 張京徽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