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來自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重慶現存抗戰遺址271處(共395個文物點),是全國保存抗戰遺址最多的城市之一。9月3日,國務院公佈了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重慶的特園、張自忠烈士陵園兩處遺址入選。
昨天,在重慶文物專家的帶領下,我們走近這兩處新“國寶”,揭開建築背後所凝築的崢嶸往事。
在上清寺轉盤處,有一幢恢弘莊重的建築,青磚灰瓦,透出歷史的厚重。它就是特園,同時還有一個國家級的頭銜——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陳列館內有四層展廳,12個展館,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與特園歷史建築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一座平面為長方形,座南朝北,地勢南高北低,佔地約八畝餘的陵園,矗立於北碚區梅花山下,陵園出口處大門外有一對中華雄獅,連接陵園大門與紀念廣場的是一條48米長的花帶、彩道,整個陵園顯得莊嚴肅穆,這就是“抗戰以來戰死前線的第一位大將”張自忠烈士陵園。
陵園內,還有一座全長23米的雕塑,雕塑上張自忠身先士卒地站在戰鬥的第一線,冒着槍林彈雨和士兵們共同抗擊日軍發起的攻擊。作為重慶第一座抗戰羣雕,這個雕塑採用象徵與寫實結合的手法,烘托出“國破山河在,熱血薦軒轅”的悲壯,也充分體現出抗戰將領們堅強不屈、前赴後繼、為國家民族不惜犧牲的偉大民族精神。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