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在家裏和家外是兩種狀態的人呢?

小伊問:

答:

小伊,你好。

孩子在家裏和外面判若兩人。家長也無計可施。心疼孩子在外受氣,擔憂不能保護自己:在家裏又頭疼孩子對父母不懂尊重。孩子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

看到孩子會在家用打爸爸媽媽來處理他的情緒。不知道爸爸媽媽是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的?父母是孩子的模板,家庭中處理好長幼關係,各自歸位,那孩子知道規則,在外他也會知道人際交往的規則和界限。

孩子在不能滿足自己要求的時候通過打父母,讓父母無奈,妥協滿足他。那他只懂得自己的感受,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不明白處事規則,那他離開家一定也是用了在家的模式去處理問題的。和別人相處也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的,所以別人是不能接受他的,會反饋給他的信息是你和我們不一樣,大家會排斥或躲避他,或通過攻擊他來回應。他的模式受到挫敗。

人是需要羣體認同的,孩子不被認同,他內心是膽怯的,不知道如何處理,但又離不開羣體中,所以更不敢衝突。在家用來處理問題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其他的方式他又沒有,那慢慢就形成了在外謹慎行事,有衝突只好忍着。而回家就回到了自己能控制的環境了,於是變本加厲得在家裏威風。

父母首先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懂得維護做父母的尊嚴,這樣也同時是在給孩子做模板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對孩子用打父母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明確堅決的表示這解決不了問題。告訴他父母對孩子這樣行為感到很生氣,內心也很傷心。

你們也要在他動手的時候以抱持的態度阻止這樣的行為,告訴他父母不會靠力量壓制他,不是父母做不到,是父母懂得處理問題需要協商。他想做什麼唯一的辦法是他把問題説清楚,讓父母理解他,才可能幫助他。這樣的訓練,不是一下就成功的,家裏的養育者要達成一致,態度堅持。孩子有反應,有一點改變就馬上肯定。

比如,謝謝你聽到媽媽的話,你能停下來 和媽媽説你的要求。你剛才和媽媽那樣説,媽媽聽到了,我很願意幫助你。你能説出你的想法很好,媽媽理解你的想法是不是這樣的……..? 你的想法我理解了,媽媽很想幫助你,但媽媽只能幫你做到這個部分,其他的很難做到,你想想看,可不可以改變啊一下?

和同學解決問題也一定不是誰打了誰,就是厲害的,就能有好的關係了。打架是人無法溝通時,產生的強烈情緒的釋放。所以孩子要在家裏和父母學習溝通,交流。才有能力處理同伴關係,被同伴接納。而不是所謂的而膽子大去打別人,別人就服帖了。

簡短的回答這些未必能夠完全解決你的困惑,畢竟短短几句話信息有限。另外孩子形成現在的狀況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幾個因素,靠這幾句話,也許有幫助,但操作起來不是很容易。實施過程有問題歡迎來提問,或是尋找一些專業人事的指導。

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心理諮詢師 謝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為什麼在家裏和家外是兩種狀態的人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