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個全國放魚日來臨之際,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在撫仙湖畔舉行土著魚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啓動儀式,向湖中投放土著魚苗約25萬尾。自2007年以來,玉溪市已持續14年在撫仙湖實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其成果已逐漸顯現,2019年撫仙湖抗浪魚產量達到12噸。
據介紹,今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將投放抗浪魚40萬尾、撫仙金線䰾5萬尾、雲南光唇魚5萬尾,其中雲南光唇魚系首次放流撫仙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抗浪魚為撫仙湖主要經濟魚類,年產量300噸左右。然而,由於撫仙湖水生生態環境的改變和過度捕撈等原因,到1998年,撫仙湖抗浪魚年產量已不足0.2噸,陷入了瀕臨滅絕的境地。
為挽救抗浪魚,1998年,玉溪市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合作,開展撫仙湖抗浪魚人工增殖技術和種羣恢復研究,通過3年攻關,在沿湖漁民眼中“見天就死”的抗浪魚,終於能在池塘傳宗接代,為人工增殖放流奠定了基礎。
據玉溪市撫仙湖管理局資源管理科負責人業永春介紹,自2007年以來,玉溪市為抗浪魚劃定種質資源保護區,持續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並加大護水護魚綜合行政執法力度,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抗浪魚漁汛得以重返,“車水捕魚”“香把捕魚”景觀得以重現。
雲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對撫仙湖抗浪魚增殖放流績效的調查研究表明,經過連續多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撫仙湖抗浪魚種羣數量得到了初步恢復,已在撫仙湖水體中形成了小規模的自然繁殖羣體;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訊員 邢定生 記者 賈雲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