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有一個“紅色之家”農家樂,院門左側有一面“笑臉牆”,上面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揭示了當地百姓近年來由窮到富的蝶變。
脱貧攻堅是我們黨對全國各族人民的莊嚴承諾,事關全面小康、家國夢想。扶貧路上最美的風景是羣眾笑臉,羣眾滿意是最好的“民生答卷”。
近期,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針對脱貧攻堅考核評估中的“羣眾滿意度”指標,一些幹部犯了難:該給的幫扶、該享受的政策都落實了,也達到了脱貧標準,但羣眾就是不滿意。個別扶貧幹部坦言,有些貧困户即使得到再多幫扶也不滿意。有時幫貧困户辦了一百件好事,但有一件沒辦好,貧困户就不滿意。
誠然,羣眾滿意度帶有一定主觀意願,隨着社會環境的發展變遷、利益取向的日益多元,扶貧實踐要想完全達到羣眾期待,難度不小。
據分析,當前影響羣眾滿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一些脱貧舉措落實不到位,還存在識別不夠精準、幫扶不夠精準、退出不夠精準的問題。其次,部分扶貧政策連續性、統籌性不夠。新舊政策差距大,發展資源過於集中,不能兼顧非貧困村和非貧困户。再次,少數貧困户內生動力不足,參與度不夠;少數幹部在宣傳政策時不深入,羣眾知曉度低。
扶貧工作的目標就是要讓廣大羣眾滿意。同時,扶貧工作是動態的,扶貧成效也是循序漸進、有階段性的。不同羣眾對扶貧工作的關注點不同,其認可度存在差異也很正常。
作為扶貧幹部,需要摒棄過關心態,充分相信羣眾,在工作上找對策,在過程中下功夫。比如一些村民抱怨村路修窄了,錯車很困難;水管短了,沒直接通到家裏……這一件件具體的事,都需要真正從羣眾需求出發改進完善。
提高羣眾滿意度,增加收入是硬道理。誰實實在在發展產業,誰使羣眾獲得了利益,羣眾就會相信誰,就會滿意誰。
當然,也要看到,經濟收入並不能與滿意度畫等號。長期以來,不少地方脱貧攻堅聚焦發展產業,但羣眾最不滿意的其實集中在公共服務,這些欠賬需要加大力度補齊。另外,各級黨委政府也要更加重視精神扶貧,消除貧困人口的等、靠、要思想。
讓脱貧成效真正獲得羣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時刻警醒我們: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脱貧過程必須紮實,脱貧結果必須真實。唯此,扶貧成績單才會寫在羣眾笑臉上。(記者向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