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龍舟水“拍了拍”的你,有着怎樣的“端午記憶”?
今日端午
南方又降下了恣意的“龍舟水”
一般端午節前後南方會下雨
不知是龍舟需要波浪
還是鼓聲攪動了雲霄
今天你是否有被龍舟水“拍了拍”?
ips
龍舟水 又稱端陽水、龍降水、發龍水、端午水等,是我國華南地區端午節前後的強降水現象。普遍認為“龍舟水”的成因與南海冬夏季風的交替有關。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黃赤交角處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
關於端午
關於龍舟水
你是否有埋藏於心底的珍貴記憶?
接下來
這位廣西氣象工作者的端午記憶
一定會勾起你那些年的點點滴滴——
端午的雨
恣意地下
不見雨影
唯有雨聲
沒有春季細雨垂簾的纏綿悠長
也沒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清涼孤寂
有的是肆意張揚
暴雨越過閃電和雷鳴
從蒼茫的穹宇砸下
攜着雄壯的怒號
肆意地衝刷
打落那些枯萎的花、早衰的黃葉和羸弱的果實
讓塵土歸於大地
讓天空更藍
讓收穫的喜悦更加無瑕
端午的雨是力量
往往是一場猛烈的暴風雨
剛勁有力
搖落塵世的喧囂
黏稠的汗滴和那些濃濃暑意
那些潑灑下的雨水匯在一起
掀起萬丈波瀾
猶記得小時候去看划龍舟,在渾黃的江面上,鑼鼓喧天響,號子聲聲急,划龍舟的人整齊劃一地划槳,個個奮勇爭先;圍觀者看得血脈僨張,吶喊聲、助威聲震耳欲聾。
賽罷龍舟,大家夥兒聚在一塊兒大碗吃肉、喝酒,不論輸贏。
但是,端午的雨總是讓人不省心,每次暴雨都會讓河邊人家夜不能寐、膽戰心驚。
這時的江河一改昔日温馴的模樣,變為發狂的巨人,破壞力驚人,往往導致牆倒屋塌,牲畜失蹤,莊稼被毀,人財兩空。
家鄉湘中一帶將漲洪水稱為“發大水”。每次“發大水”,我們一幫小孩就會打着傘跑到河邊看“風景”,眼見房梁、衣物在水中打漂,豬、雞在水裏隨波逐流。
那份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脆弱的悸動,從幼時起就一直留存心底。
這些年,在廣西從事氣象宣傳工作,感受到端午雨的另外一種力量。地處華南的廣西,端午前後下雨比家鄉更為頻繁、猛烈,這裏有“龍舟水”的説法。
每逢“龍舟水”將至,天氣會商室裏總會聚集一羣最關心雨情的人,分析雲圖、製作天氣預報、發佈氣象預警……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飯。這分明是一種不分晝夜、只認冷暖晴雨的力量,道是職業使然,更是責任擔當。
端午的雨是温暖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有點特別,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
粽子是大、小端午節的主角,記得小時候我家從不包粽子,卻總有吃不完的粽子。因為家鄉有每逢端午節給親友師長送粽子的傳統,而母親是一名教師,教學風格風趣幽默,很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歡,所以她的講台上堆積的粽子層層疊疊如小山。
在母親微笑的注視下,我和哥哥總是邊吃着各家不同風味的粽子,邊進行品鑑。
其實家鄉的粽子做法特別簡單,先用棕葉把浸過的糯米包成錐角形,再加灰鹼水煮熟,不加任何餡料,只有個別人家在糯米里摻以紅豆、綠豆罷了。小巧的糯米粽,能夠放在手掌中,包裹在手心裏。所有的粽子大小相同,十幾個系在一起串成風鈴狀,像是藝術品。
剝開粽子,晶瑩剔透,碧綠的粽葉,鹼水煮過的呈淡黃色的糯米,蘸白糖或紅糖,色香味俱佳。
按照家鄉風俗,女婿要送粽子至丈人家,所以端午節總是各個家庭的大團聚。
出嫁在外的閨女,往往回孃家向親人奉送上自己親手喂大的雞鴨、親手醃的鹹鴨蛋和自家地裏親手種出來的頭茬的青椒、茄子。這是她們感到特別自豪的事情。
去外婆家的路上,有一段泥路,一到下雨天就積滿淤泥。每次途經那兒我總會跌跤,這時哥哥的戲謔聲、父母的笑罵聲就會響起,合着絲絲雨水,那雨幕下的記憶從此珍藏心底、温暖餘生。
端午的雨是綿延
因為住着樓房,只好在門把手上插上一把被雨水打濕了的艾蒿,妻子又煮開了一鍋艾蒿水呼兒喚女去淋浴,香氣四溢,已經淡了的節日氣氛又濃烈了起來。
我覺得,端午如同一本泛黃的書,翻得已經卷了邊兒,破了沿兒,但是不管歲月的風雨如何地漂洗,書中的內容總是粽子、艾草、菖蒲,還有屈原的故事。
端午的雨
也是滴落千古的絃音
以鮮活的姿態去祭奠那些泛黃的歲月
一年復一年,在端午的雨中,鼓聲悦耳,龍舟競發,都綿延成幽幽情結,在家鄉的粽子裏黏着,在艾蒿里香着,在泛黃的歲月裏撕扯着,如何能扯得斷呢?
有人説,傳統的節日在酒肉的迷香裏有些淡淡的涼意,端午節已萎縮成了乏味的糯米糰。
但是,綿長的端午,穿過厚重的雨簾,那種感覺已刻入骨子裏,不論何時都是那麼滾燙,那麼撞擊人的胸懷;一片葦葉,青而變黃,包裹的是千年的敬重;糯米的黏度讓不老的傳説,凝結成堅固的記憶。
願你我在這古老的節日裏得以迴歸,領悟生命的真諦,讓人生過得更加充實一些。
五月天,龍舟水,時而下雨,時而天晴,很潮濕,很悶熱。兒子舉着個粽子到處跑,不知在他成長後的記憶裏,可會記得端午節下過的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