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人大代表薛玉鳳: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 題:人大代表薛玉鳳: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我們家鄉平潭的美,台灣同胞是出了力的。”全國人大代表、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片區東門社區黨支部書記薛玉鳳2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視頻採訪時,如是開場。
這幾年來,正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平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胞前來生活創業。“颱風”漸進,也讓平潭悄然發生變化。
隔着視頻,薛玉鳳展示她手機裏的隨手拍。公園裏的木槿花,巡街的志工,在街邊木台寫作業的孩子……生機勃勃,井然有序。“東門社區16條路,每一條都有台胞的故事。”薛玉鳳説,村裏常駐25位台胞,還有100多位關心東門社區治理的“台灣親戚”。
3年前,東門社區引進台灣社區治理人才擔任社區居委會執行主任,又與台灣台南市善化區坐駕裏締結為兩岸姐妹社區,他們一起把垃圾成山的死角改建成小公園,小巷子建成創意美食街,泄洪道用上了台灣的JW生態工法,“會呼吸的混凝土”解決了颱風雨季積水的難題。
台灣的志工經驗也引進了東門社區,“廣場舞”姐妹團變身為6支志工隊。“我們做的事情看上去都很小”,薛玉鳳笑説,也就是掃地時把鄰居門前一起掃了;好吃的,給寡居老人多做一份;為空巢獨居老人家裏引進台灣感煙探測報警器。
慢慢地,薛玉鳳發現,越來越多老人迴歸東門,“他們本來在省城跟子女住,現在覺得,回來也能過得很好,子女也放心”。一個已經中斷二三十年的“拗九節”煮拗九粥敬老的民俗,這幾年再度興起。今年農曆正月二十九,薛玉鳳和志工們為老人們煮拗九粥,“一年比一年多個三五倍的量”。
東門社區借鑑台灣經驗治理社區,是平潭建設“兩岸共同家園”,探路兩岸基層融合的縮影。在平潭,不少台青在北港漁村開起了民宿,台灣鄉村規劃師們在上樓村改建石頭厝,台商們在澳前台灣小鎮裏直播帶貨台灣面膜。
如今,平潭更嘗試開建全台灣元素的台胞社區。就在東門社區附近,大陸首個“由台灣規劃單位設計、台灣營造企業施工、台灣建設標準驗收、台灣同胞入住、台式物業管理”的台胞社區於今年3月5日動土,至明年9月可交房。
今年上兩會,薛玉鳳所提建議全都鎖定“在嵐台胞權益”和“社區治理”。她建議,支持平潭開展兩岸身份認證體系建設,將全國台胞數據下放至平潭,並將平潭兩岸職業資格採信範圍擴大至全國;在平潭建設“共同家園”基層社會治理政務數據開放實驗室,開展政務數據開放的技術標準、示範應用研究。
薛玉鳳説,福建在全國首開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台灣職業資格直接採認大陸職稱之先例,全國首批台灣職業資格直接採認的職稱證書就在平潭發出。如今,各懷絕技、青睞在平潭就業創業的台胞越來越多,而社區管理也求賢若渴,包括村(居)產業培育、人文教育、醫療照護、社區治安、環保生態、公共管理等領域。
“如果能拓展兩岸職業資格採信互認範圍,台胞不但可以憑實力賺錢,還能向實驗區申請人才獎補待遇。”薛玉鳳認為,平潭經驗可以向全國推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