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小餐館,老闆娘並不十分熱情,但店裏生意卻出奇地好。
有次去吃午飯,從外面進來一位差不多五十多歲的環衞工人,她端着一個飯盒對老闆娘説“麻煩幫我熱下飯”。
老闆娘利索地接過來説“這會兒太忙,沒時間,你等會兒再過來”,語氣並不很和善,但那位環衞工人也不介意,扭頭就走出去了。
説着沒時間熱飯的老闆娘卻走到後堂裏,麻溜地打了兩個雞蛋下鍋,然後把米飯做成了蛋炒飯,她嘴裏嘟囔説每天那麼重的體力活,只吃白飯加鹹菜哪裏能行。
一會兒環衞工人來取飯時她並沒有告訴添加了雞蛋,只是連同一杯温水遞給了她。
過後店員不解地問老闆娘為什麼,她解釋説實話實説的話肯定會傷了別人的自尊心。
老闆娘對待客人的態度一般,既沒有蓄意的恭諱,也沒有刻意的區別對待,但卻在當時乍暖還寒的天氣中突然吹來了一股暖暖的氣流。
小店的飯菜味道也並不十分出色,可是放眼過去,這一排的店鋪只有老闆娘的店裏客來客往,好不熱鬧。
孟子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懂得尊重別人,不將別人置於尷尬的境地,這才是人品真正的體現。
小區有位老人家中有病人,而老人年齡差不多有七十歲左右,天天都能看到他從垃圾桶中倒騰出廢紙箱和水瓶,以補貼家用。
曾經在消息剛傳出來的時候,小區裏曾發起過一輪的捐款,然而老人卻堅決不肯收。後來幾位業委會的人員就號召大家一起把家中的廢品整理起來送給老人。
由於網購盛行,很多家都會有紙箱包裝,此後大多數人都會把廢舊紙箱攢起來然後放在樓下讓老人過來取。而這樣的方式,老人欣然地接受了。
家有困難卻並不接受別人錢財的施捨,而鄰居們通過力所能及來實現對老人的施以援手。無論是受者還是施者,人品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有次和朋友一起開車去小鎮上,人多街道窄,行車極其困難。
而這時一位老人騎着一輛三輪車從對面晃晃悠悠過來,老人大概年紀太大,看到車來緊張,結果越緊張越容易了岔子,朋友躲閃不及,三輪車在車側擦了一大片。
看到惹出了禍,老人嚇得不知説什麼才好。然而朋友下車並沒有先看自己的車子,而是扶起了倒在地上的老人,問他要不要緊,有沒有哪裏受到傷。
聽到朋友温和的聲音,老人才戰戰兢兢地問:賠,要賠多少。
朋友説:賠是肯定要賠的,您拿10元錢給我就好了,我這邊已算清楚,現在該帶您去醫院檢查一下了。
老人站起身説沒事的,又試着走了幾步,看上去也沒有問題。
但朋友還是把自己的電話留了下來,讓老人如果有問題的話打電話給他。
其實和這位朋友原來不過是泛泛之交,一起出來不過是為了辦事而已,但經過了這一次卻對於他的人品有了改觀的認知,從此把他當成值得交往的朋友。
據説那次修車光是補漆就花了兩千多元,因為保險過期恰好還沒來得及續上。
但聽他説這件事的時候,風輕雲淡,絲毫沒有覺得自己吃了多大虧的感覺。他其實也並非多有錢,只不過比起來他覺得人命要遠比車更重要。
生命的意義就是敬畏和尊重。只有內心深處敬畏和尊重什麼,他才能懂得珍惜什麼。
有些人卻視生命如草芥,肆意踐踏。
同樣在網絡上看到一起老人騎車撞到開到非機動車道上的一國內車時,對方卻打開車門破口大罵,抓着老人的衣領不放,引來一羣人的圍觀。
雖然是老人撞了你的車,可是你首先也是違反了交規。可是在那種人眼裏,根本沒有規則可説。正是因為他不懂得對生命敬畏。
懂得尊重別人,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荀子有云:“仁者必敬人。”一個人品好的人,一定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而一個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人,他的人品根本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與那樣的人相交,他只能從你那裏獲得利益,你不要想能得到平等和公平的對待,攫取他一釐的好處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懂得尊重的人,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為他着想,會給人體面。
我們在人生中,如果能夠遇到人品好的人,和他們結伴同行,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因為懂得尊重別人,不會因為別人的貧富美醜而區別對待,不會站在高處來俯視別人,而是時刻會想到給別人留有體面。
有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你身邊都是一些好人品的人時,你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裏去。而一個人身邊都是些負能量,恐怕他也難以大度到哪裏去。
人生在世,難免都會受到周邊人的影響。而我們所要學會的是,辨別出哪些不是好的朋友,及早地遠離,避免彼此的消耗。
有幸遇到品質高貴的人,一定要用心珍惜,不要輕易辜負了對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