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裝到底是一個什麼組織,為何能將沙特打得顏面盡失?
胡塞武裝的名稱來自於一個人,叫侯賽因·胡塞
也門是一個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的國家,面積52萬平方公里,比四川省大一些(四川面積48萬平方公里),人口2750萬,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
雖然都是阿拉伯國家,但同媽不同命,與沙特、卡塔爾、伊拉克等國一樣,雖然也門也有大沙漠,可也門卻沒有石油,目前也門是阿拉伯國家中最貧窮的一個。
(也門地理位置)
也門99%的人都信奉伊斯蘭教,其中大約3/5的人信奉遜尼派的沙斐儀教派,剩下的則信奉屬於什葉派的栽德教派。
遜尼派和什葉派是伊斯蘭教最主要的兩大教派,但是這兩個教派卻是水火不容,其對立程度完全就是兩個宗教。在今天的伊斯蘭世界中,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都是屬於遜尼派,只有少數國家是什葉派,例如伊朗、伊拉克就是什葉派國家,什葉派信徒在本國佔大多數。
相比之下也門這個國家比較特殊,因為該國的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口差不了很多,因此很難説也門到底是什葉派國家還是遜尼派國家。
在也門國內,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還是比較劇烈的,尤其是對權力的劃分,雙方更是矛盾重重。而也門的近代歷史又比較混亂,加劇了宗派之間的衝突。
也門雖然環境較為惡劣,但歷史還是非常悠久的,也門的歷史可以追到公元前1500年,是阿拉伯民族的龍興之地之一。
由於地近亞丁灣,也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也一直在波斯人、阿拉伯人、奧斯曼人手中幾經爭奪,到1154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領土。
但16世紀開始,隨着歐洲國家的日益強大啊,葡萄牙和英國相繼侵略也門地區。
1789年英國佔領了屬也門南部的丕林島,1839年又佔領了亞丁並建立殖民地。之後從1863-1882年期間,英國又先後吞併哈達拉毛等30多處酋長領地,組成“亞丁保護地”,也門南部地區基本被英國人佔領。
1918年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崩潰,也門則趁機宣佈脱離奧斯曼帝國獨立,成立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並迅速得到了巴黎和會的承認。但是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只控制也門北部地區,南部地區仍舊被英國人掌握。
二戰後北也門通過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阿拉伯也門共和國,而南也們則在趕走英國人後,確立了社會主義道路,是蘇聯的盟友。
1979年,北也門軍事強人薩利赫上台,他上台後主要乾了兩件事情,一是努力促進南北也門統一,而是扶植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什葉派組織“青年信仰者”。
“青年信仰者”是侯賽因·胡塞於上世紀七十年達創立的什葉派組織,由於薩利赫也是信仰什葉派,為樂鞏固自己的權力,對抗國內的遜尼派勢力,因此薩利赫對於侯賽因·胡塞頗為扶植,青年信仰者組織也在薩利赫執政期間日益強大。
(侯賽因·胡塞)
1990年南北也門和平統一,青年信仰者組織也進入議會,開始參與政治。但是在隨後的時間裏,青年信仰者組織領導人侯賽因·胡塞的觀點越來越極端,甚至提出效仿伊朗,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什葉派國家,這引起了薩利赫的強烈不滿。
在阿拉伯國家中,軍方人普遍偏世俗主義,薩利赫雖然是一個什葉派信徒,但軍人出身的他堅決反對侯賽因·胡塞的想法,這導致二人矛盾公開化。
(薩利赫堅決不同意將也門變成一個政教合一國家)
2004年,侯賽因·胡塞在其老家薩達省發動反政府叛亂,但就在當年他卻在一場戰鬥中意外被政府軍擊斃。
侯賽因·胡塞死後,他的黨徒為了紀念他,自稱是“胡塞人”,“青年信仰者”因此得名“胡塞武裝”。
此後胡塞武裝與薩利赫政府軍展開了拉鋸戰,雙方背後都有各自的支持者,薩利赫是獲得了美國的支持,而胡塞武裝背後則是有伊朗做靠山。到2008年,在卡塔爾的斡旋下雙方達成停火協議。雖然摩擦不斷,但也門局勢大體還是維持了相對的平靜。
2011年也門爆發了反政府運動,在美國和沙特的調停下和安全保障下,薩利赫宣佈放下權力,也門成立新政府。
由於是也門新政府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因此人口較多的遜尼派控制了新政府。這導致胡塞武裝對新政府非常敵視,雙方戰火再起。
在伊朗的支持下,2014年9月胡塞武裝發動了“也門什葉派起義”,胡塞武裝迅速控制了首都薩那,囚禁了也門總統曼蘇爾·哈迪。
胡塞武裝在也門的橫衝直撞讓沙特等遜尼派國家非常恐懼,為此由沙特牽頭,海灣阿拉伯國家成立聯軍共同圍剿胡塞武裝,甚至連以色列也加入了反胡塞聯軍之中。
然而即便是武器裝備佔絕對優勢,以沙特為首的聯軍在也門卻是處處受挫,讓胡塞武裝打得丟盔棄甲。目前也門大部分地區都處於胡塞武裝的控制之下,對此作為了也門政府的盟友,美國和沙特都沒啥好辦法。